《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艾青诗选》是艾青的诗歌选集,其中的诗歌是艾青经受了“五四”运动,才写出来的。从诗歌的风格上,可以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扬、奔放、进取,反对黑暗歌颂光明;建国后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
在“五四”战斗之前,艾青写出来的诗歌一般是描写太阳、火炬、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的病恨以及对黎明,光明期望的憧憬与追求。而在建国后艾青的诗还在歌颂人民的劳动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肤浅,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从艾青的爱国心,我想到了那时的中国还涌现出很多的爱国者……
徐悲鸿诞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学校画画,1920年徐悲鸿到巴黎深造在那时中国落后留同学备受欺凌。后来徐悲鸿憋足了学习的.劲儿,势为祖国争光。徐悲鸿在1920年画展引起了轰动,使整个美术界震惊。
鲁迅从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这证明白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觉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解放事业。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中”为传颂的名句。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逝世后,全国人民给他献上了“民族魂”的大旗,这正是人民对他中肯贴切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与徐悲鸿的爱国之心,而我们从他们的品质中我们可以学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期望全在我们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学们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奇怪,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永久矗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2在艾青眼里,小小的蓝花,不失珍贵,它有朗空般的胸怀,自信而乐观……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还能捕捉到艾青对世间万物的关怀和真诚,以及一代诗人必须具备的善良和良心。艾青的诗歌写作观点总是直接明了、不容含糊。而这种穿越时空的诗论,字字珠玑,历久弥新,于当下诗歌的病痛,实为长效良药。他说:
诗与伪善是绝缘的。
诗人一接触到伪善,他的诗就失败了。
高尚的意志与纯洁的.灵魂,常常比美的形式与雕琢的词句更深刻而长久地令人感动。最高的理智的结果,使诗人们爱上了自然与坦白。
他又说:
没有比生活本身和大自然本身更丰富的储藏室了;
要使语言丰富,必须睁开你的眼睛;凝视生活,凝视大自然。
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
这两本诗集,称作文学书籍中的翘楚,绝无过之。尤其是《时代:艾青诗选》,收入了艾青写作时偶尔在笔记本或稿纸上的信手白描或速写,可窥其早年绘画功底之一斑。
众所周知,当年远渡重洋从巴黎回国的艾青,曾参加左翼美术联盟,从事革命文艺进步活动,之后才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一个成为诗人的画家,我们深谙他的诗情文采,却少有机会得见他的罕见画作,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而《时代:艾青诗选》如此集中地展现激荡着画家天资禀赋的艾青的部分“涂鸦画”,是时代的幸运,亦是读者的幸运。
艾青及其作品,早已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奠定了坚固的地位;他的人格魅力,经过了历史一次又一次的检验。我跟艾丹说,我既非评论家,亦非名流,只有行膜拜之礼,怎可妄语僭言?艾丹的回答是,只要有一颗诗心就足矣。
诗心,我还是有的,不敢舍弃,也不愿舍弃。前日,我为这两本诗集的出版起草了一则消息,这样浓缩了我的心声:艾青不属于某个时代,他的诗句,亦不属于某个时代。虽滥觞于抗战时期,却依然唱响于当下和将来,响彻寰宇。
一个被誉为“伟大的歌手”的诗人,和他的诗作,永存永生!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3当我读到“回顾人类的历史,曾经有多少年代,沉浸在苦难的深渊,黑暗凝固得像花岗岩,然而人间也有多少勇士,用头颅去撞开地狱的铁门,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光荣属于前赴后继的人”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艾青的这种忧郁的情绪并不是郁郁寡欢,更不是失去希望。而是化为悲愤,让艾青更加坚信:“我们是和最先进的阶级在一起,我们的心胸燃烧着希望,我们前进的道路铺满阳光”。人民将会奋起,光明即将到来。
艾青始终相信,“暴风雨中的雷声特别响,乌云深处的闪电特别亮,只有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通往胜利的道路上是充满艰难困苦的,但只要坚持下来,最后一定会看到曙光。正是这样一束心中的光,支撑着艾青创作出一篇又一篇鼓舞人心的诗作,从精神上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请叫醒殷勤的女人,和那打着鼾声的男子,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和那些贪睡的少女,请叫醒困倦的母亲,和她身旁的婴孩,请叫醒每个人”就这样,带着黎明的消息,跟着心中的那束光,艾青用正直人的嘴,叫醒每个人;以笔为火把,点亮了无数读者心中的光。人民开始意识到,必须以坚忍不拔的精神与黑暗搏斗,披荆斩棘、永不言弃,我们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无数中国人民心中的光汇聚在一起,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如太阳一般光芒万丈,势不可挡。最终,在1949年,太阳将中国照亮了。穿过了漫长的黑夜,中国的前途无限光明、永远光明。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4暑假,我喜欢在阳台的躺椅上躺着,感受落日晚霞的余晖,享受微风吹拂,倾听夏蝉的吱唧声。有时候,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会阅读艾青的诗歌。虽然我无法亲身体验艾青当年的感受,但从他的诗句中,我仍然能深刻地感受到那种无奈、悲伤和痛苦。一首1937年12月28日雪夜写作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让我再次见证了那个时代农民们的艰辛生活:那些被岁月和风霜折磨得满是沟壑的脸庞,那因为压力过重而弯曲的脊背,那失去希望的黯淡眼神。读完这首诗,我感到的不是心痛,而是对他们的怜悯。这些受战乱所害的人们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命运赐予的磨难,而我们这些旁观者,只有叹息和悲悯的权利。但是,当我读到“中国的痛苦与灾难,不是这样就能结束”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艾青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他用自己的诗歌为祖国而呐喊,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团结起来,共同经历困难,并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努力。我深深被他的这种热爱和坚定所感染,同时也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我站在雪夜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悲痛。这个民族飘摇不定,这个国家千疮百孔,让我心如刀绞。当时的作者肯定比我更加愤怒、惆怅和悲痛,否则他怎么会写出“中国,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这样伤感的句子。雪中的中国在颤抖,在哭泣,被黑夜笼罩住的中国又该如何找到前方的光芒?我们需要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尽一份微薄之力,让中国重获新生的力量与希望。
一篇又一篇无声的诗作,一点又一点充 ……此处隐藏5762个字……黎明时,将自我也与着土地融为一体,投身怀抱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愿意为祖国献出生命之情。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看似是排比,其实“暴风雨所击打”,“无休止吹刮着”,“悲愤的河流”这些告诉我们,当时艾青所魂牵梦萦的他热爱的土地,正遭受着打击,满是伤痕累累。
“河流”“风”,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悲愤”“激怒”,表现出人民对侵略中国的暴行表示愤怒,和意志昂扬的战斗精神;“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和期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表达了人民对那里的向往。
最终一节很直接的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深沉”一词,可能仍是无法表达出艾青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后面紧跟着的省略号,似乎还有无尽的情绪在涌动着,使读者沉浸在其中,回味着。这首诗在问答中,将诗的情绪推上了高潮,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爱。
艾青融合个人悲欢于时代悲欢之中,反映自我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艾青对祖国的热爱,我们看在眼里,敬佩于心中!艾青的精神,我们值得学习!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4最近我阅读了艾青的《向太阳》,作者写下这首诗距此刻也有半个世纪了。作为《向太阳》当年的一个虔诚而年少的读者,我仍能感觉到应对太阳来临时诗人内心的澎湃,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当年创作这首长诗时的崇高而激越的情感。这或许就是艾略特所说的"历史意识又包含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并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
几十年来,在我国的诗坛上,有许多轰动一时的诗,往往不到几年就失去了它的"现存性",这种短命的诗,多半是属于缺乏艺术真诚和功利性强的制作。最近十多年也出现了不少这类短期效应的诗作。《向太阳》所以能成为一首经得住历史严格删汰的诗,正是由于它能使当今的读者领悟到历史的现存性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由昨日写到崭新的一天,太阳就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一种解脱,一种释放,一种期望。回想那段艰难的抗战时期,国家,城市,村庄,小至以个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和黑暗之中。那个时期的人们向往太阳,向往太阳所象征的自由与解脱。最终有一天,初升的那轮太阳,发出了耀眼,却又温暖的光,人们最终获得了自由,他们也虔诚的祈祷,这抹阳光能永不泯灭,给他们的后代,给炎黄子孙留下用他们殷红的鲜血与蜡黄的皮肤混合成的.,橘黄色的,太阳光。所以,作者说,太阳,是美丽的,也是永恒的。
在太阳下,诗人已完全超越了自身的一切痛苦的回忆,为我们展示出一片太阳光照之下的以往蠕动着痛苦灵魂的大自然的完美景象,歌颂了受伤战士的高大的形象,诗人说,他“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因为这是阳光下最真实的姿态。广场上,人们高喊,“看我们我们笑的向太阳”。少女们背着募捐袋,唱着清新的歌,太阳照着她们的,骄傲的突起的胸脯,和袒露着的两臂,他们,她们,在阳光下,沐浴着午后的阳光,享受着阳光,珍惜着阳光。
这些发自胸腔的语言与歌声,没有任何渲染和夸张,痛苦已成为过去,平平实实的自白,更能使读者能从诗的冷凝的情境中感触到历史的沉重和浓浓的抒情气韵。
生命内部残留的酸痛,只说明必须挣扎好久才能站立起来。这些谁都能真切理解的生理和心理的感觉都切切实实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和思考,因而使平实的诗句有了很大的张力和重力。事实上,这种交织着昨夜的伤痛和迎接黎明的生命苏醒时带泪的欢欣,绝不能认为只属于以往是囚徒的诗人自我对人生的回顾。应当看作是一个为了拯救民族的危难和命运与千千万万祖国的儿女们奔走抗争的赤子的心声。
那个时期的人们,格外珍惜阳光,不是因为那时候的天气不好,而是这阳光,是他们所奋斗而来的,而此刻的我们,在阳光的呵护下,是否也做到了珍惜阳光呢
我想这也就是爱国的意义,珍惜前人所留下的,发扬此刻所拥有的,就是为了,让这抹阳光,照耀的更加绚丽,灿烂,耀眼。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5《旷野》
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
看不见远方——
看不见往日在晴空下的
天边的松林,
和在松林后面的
迎着阳光发闪的白垩岩了;
前面只隐现着
一条渐渐模糊的
灰黄而曲折的道路,
和道路两旁的
乌暗而枯干的田亩……
田亩已荒芜了——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块,与枯死的野草,与杂在野草里的腐烂了的禾根;
在广大的灰白里呈露出的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与焦茶的颜色的混合啊…… ——只有几畦萝卜,菜蔬以披着白霜的稀疏的绿色,点缀着
这平凡,单调,简陋与卑微的田野。那些池沼毗连着,为了久旱积水快要枯涸了;
不透明的白光里弯曲着几条淡褐色的不整齐的堤岸;往日翠茂的水草和荷叶
早已沉淀在水底了,留下的一些
枯萎而弯曲的枝杆,呆然站立在
从池面徐缓地升起的水蒸气里……山坡横陈在前面,路转上了山坡,并且随着它的起伏而向下面的疏林隐没……山坡下,
灰黄的道路的两旁,感到阴暗而忧虑的只是一些散乱的墓堆,和快要被湮埋了的黑色的石碑啊。一切都这样地
静止,寒冷,而显得寂寞……灰黄而曲折的道路啊!人们走着,走着,向着不同的方向,
却好像永远被同一的影子引导着,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在无止的劳困与饥寒的前面等待着的是灾难,疾病与死亡——彷徨在旷野上的人们谁曾有过快活呢?然而冬天的旷野是我所亲切的.——在冷彻肌骨的寒霜上我走过那些不平的田塍,荒芜的池沼的边岸,和褐色阴暗的山坡,
步伐是如此沉重,直至感到困厄——像一头耕完了土地带着倦怠归去的老牛一样……而雾啊——灰白而混浊,茫然而莫测,它在我的前面以一根比一根更暗淡的电杆与电线,向我展开了
无限的广阔与深邃……你悲哀而旷达,
辛苦而又贫困的旷野啊……没有什么声音,一切都好像被雾窒息了;只在那边
看不清的灌木丛里传出了一片畏慑于严寒的抖索着毛羽的鸟雀的聒噪……
在那芦蒿和荆棘所编的篱围里几间小屋挤聚着——它们都一样地以墙边柴木的凌乱,与竹竿上垂挂的褴褛,叹息着
徒然而无终止的勤劳;又以凝霜的树皮盖的屋背上无力地混合在雾里的炊烟,描画了豢商颖艿钠肚睢?-人们在那些小屋里
过的是怎样惨淡的日子啊……生活的阴影覆盖着他们……那里好像永远没有白日似的,他们和家畜呼吸在一起,——他们的床榻也像畜棚啊;而那些破烂的被絮,就像一堆泥土一样的灰暗而又坚硬啊……而寒冷与饥饿,愚蠢与迷信啊,就在那些小屋里强硬地盘据着……农人从雾里挑起篾箩走来,篾箩里只有几束葱和蒜;
他的毡帽已破烂不堪了,他的脸像他的衣服一样污秽,他的冻裂了皮肤的手插在腰束里,他的赤着的脚踏着凝霜的道路,他无声地
带着扁担所发出的微响,慢慢地
在蒙着雾的前面消失……旷野啊——
你将永远忧虑而容忍不平而又缄默么?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