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时间:2025-07-28 03:10:21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篇1

在开学的这一天,我观看了一档很特别的节目——《开学第一课》,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还邀请到了许多嘉宾到场为我们讲课。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许渊冲爷爷和米斯巴教授。

许渊冲爷爷是一位翻译家,今年已经96岁了。他从事翻译工作长达60多年,一生致力于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成英语和发育,被誉为“诗译英法第一人”,在2014年荣获“北极光”奖。可这样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在8岁时却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在《开学第一课》里他说:“我当时把‘w’读成‘打泼了油’,‘x’读成‘吓得要死’”逗得全场哈哈大笑。

许爷爷到现在还坚持着翻译工作,在录制节目的前一天,他一直工作到凌晨三点才休息,有人劝他应该保重身体,可他却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我要翻译到一百岁,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传播到海外!”看到这里时,我十分感动,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默默努力的翻译家,我们中国的文化才能传播到世界,祖国为他们而骄傲!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邻国,也有部分人说中文,而许多人却并不知道,在说中文的巴基斯坦人竟然有99%是她的.学生!她就是米斯巴·拉希德教授,他被誉为“巴基斯坦汉语之母”。而米斯巴传播汉语的精神,是受到了常敬宇教授的影响。在1994年时,常老师夫妇去往巴基斯坦教授汉语,并且对学生们很友好,杨老师常常包饺子给学生们吃,教学生剪纸等,与学生们亲如一家,米斯巴还亲切地叫杨老师“杨妈妈”。可天有不测风云,杨老师不幸因病去世。

杨老师的离去令米斯巴下定决心:为在巴基斯坦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促进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教育交流奉献终生。在《开学第一课》里她说:“到我最后一口气教汉语,我希望我教汉语,教到教不动为止。”令人们十分感动,热泪盈眶。有这样一群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人,他们可能不是中国人,但传播中华文化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祖国为他们骄傲!

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自豪,更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为祖国作出贡献!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篇2

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共四讲,分别是孝、爱、礼、强。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爱护大家,文明礼让,同时也要坚强。

孝,善事父母者。

记得小时候,爸爸和妈妈在为这里的生活奔忙着,除了时常给爷爷奶奶寄一些钱之外,就是偶尔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而已,也没有回老家去看看奶奶和爷爷,直到传来爷爷病危的消息,爸爸妈妈才带着我不顾一切的奔回了老家,却连爷爷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看着爸爸和爸爸的兄弟们默默流下眼泪的时候,好像突然就明白了老师口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含义,下意识地看了看爸爸和妈妈,才发现爸爸妈妈的额头上也有了皱纹,曾经的一头黑发也夹杂了几根白发,再看看奶奶,记忆中那乌黑的头发也成了银发,脸上平添了几分忧愁。当时我就决定:“孝”从当下做起,即使我能帮父母做的事情微乎其微,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孝顺父母,孝顺长辈。

爱,是最美的字。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的思绪开始飘远,我想起了爸爸告诉我要诚实时坚定的神情,想起了妈妈一天天教我做题时的耐心……爸爸妈妈在用他们的方式教会我做人的道理,他们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对我的爱。我生命开始也就是父母爱的起点,可父母的'爱却永远没有终点。

礼,是立身之本。

妈妈从我牙牙学语时,就在教我“谢谢”,“请”,“您好”等字眼。等我再大些,妈妈就跟我说“文明礼貌时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传统美德,一个人没有礼节便不成方圆。”虽然当时不太懂,但是现在我懂得了: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是评价一个人道德修养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做为青少年,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知礼懂礼的人。

强,是自立前提。

强,可以是坚强,可以是顽强,也可以是能力。只有变强,才不会任人宰割;只有坚强,才可以在残酷的现实中生活;只要有能力,就可以独立。

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孝、礼、爱、强就像钟表一样,催促着我、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讲究礼貌、关爱他人、自强不息的人。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篇3

她在雨中欢畅的舞着,她在黑暗中灿烂地笑着,她在冷冽的风中逆行奔跑着、坚强着。 ——题记

汶川,5.12大地震。震耳欲聋的一声轰鸣,几乎在一瞬间,碾碎了她的所有 ̄十六个小时的漫长煎熬,在终于寻到生命的一芒微渺的光亮后,却恍然惊觉自己已失去了梦想的翅膀——双腿。 她痛苦,她悲伤,她也想起了曾许下的梦想——她要用一生去舞蹈,去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振奋——可是,这一切,都被那一声毫无预兆的轰鸣粉碎的体无完肤!

廖智,这个美丽而正值花季的女孩儿,要怎样去面对?回想,她也曾在绚烂缤纷的彩灯下宛若天使一般旋转、跳跃、移步、奔行,那曾经的一幕,一幕,像一卷灰黑色的胶带在她眼前一一放映,近在眼前,却已与她相背而行,渐行渐远。她不甘心!面对假肢带来的疼痛,她选择了坚持,她要独立地活着,更要精彩的活着,她要继续她的梦想之路!

仿佛是奇迹发生了!她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已经可以跳舞了!她生命的花朵像是在久经风雨后重新沐浴了阳光,开始热烈的绽放!她的坚强,她的坚持,还有更重要的,是她的梦想,让她的生命开始怒放!

梦想不是游戏,当她坐在轮椅上,舞起那一曲怒放的生命的时候,她笑的那么灿烂,因为梦想已是她的全部,她是在用整个生命来触摸它、追寻它,哪怕失去了梦想的翅膀,她还有一颗梦想的心,只要她的`心还在有力地搏动,还充满着热血,她梦想的花就会昂着头用最固执的姿态绽出最灿烂的笑容!

有人说:有梦就要坚持。

我的人生也有一个梦想,它很小,可我会坚持它,因为我知道,我坚持的不只是我的梦想,更是我心灵的幸福、人生的精彩,我知道,只要我去做,总有一天,台阶会到尽头,前方会有曙光,我可以捧起梦想的水晶球,让它的光芒撒进我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让它的精彩缀满我的人生。

廖智的生命,我们的生命,都一定会有一个梦想,有梦就要坚持,因为坚持梦想,定能迎来生命的怒放!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篇4

10月6日上午,湘潭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开学第一课在我校大礼堂开讲。校党委书记黄云清为2000余名新生上了题为《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优良传统 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开学第一课。副校长刘建平主持讲座。

黄云清从品味我们的湘大读好你们的大学践行时代的使命三个方面带领新生了解湘大,品味湘大。……此处隐藏3453个字……的棉絮等维持生命。可见他们经历了多少我们无法想象的面对饥饿的.挑战啊。我们现在许多小学生还在无故挑食和浪费粮食,相比之下,我们这样做又是多么的不应该啊!红军先辈们过雪山时,在面对海拔4000米左右的雪山,没有御寒的衣服和鞋子,但是他们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往上爬,脚都被冻僵了,就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终于成功地翻越了雪山,红军先辈们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小学生学习啊!

【开学第一课】让我的心中感到了,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滋生着,我们要感谢那些红军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当我们碰到困难和失败时,应该回想那些在长征途中的英雄是怎样克服困难的,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都能挺过来,我们学习生活中这些小困难小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小学生不但要学习先辈们的长征精神,更有责任把长征精神的美德传承下去,让长征精神永远绽放光彩!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篇10

9月1日如期而至,我期待已久的节目《开学第一课》也如期而至了。音乐响起,熟悉的开场、熟悉的撒贝宁,《开学第一课》正式开始。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分为“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三个篇章。节目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科技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等登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生动有趣的“第一课”。

无奋斗,不青春。节目中,从冬奥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奥运冠军,到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从在荒原上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青藏科考队;从舰载机英雄飞行员,到不忘使命、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们用生动的讲述启发我们感悟奋斗的真谛。

他们的故事时刻激励着我们,只有不断奋斗、加倍努力,我们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常言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凡事欲成其功,必须努力奋斗。

在我们生活中也同样如此,不经历奋斗怎能尝到快乐。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而是应该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努力的奋斗。

人因梦想而奋斗,人因奋斗而成长,为了自己去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把书读好,读深,读精,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更好的待人处事,也要记得个人的努力往往与时代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生在新时代下,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好条件,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我们作为学生,自然也更要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追求更美好的人生,为新时代的发展建功立业。

时代需要我们,我们就要上!我们就是中国,中国就是我们,我们什么样子,未来的中国就是什么样子。只有我们每一个学生朋友把《开学第一课》中的嘱托放在心上,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未来的人生乃至未来的中国才会越来越美好!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14

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长征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长征以它的精神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排除万难,挑战生命极限的典范。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呀!它是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生活中,长征精神曾给我带来极大的帮助,它鼓舞着我,它启发了我,催我不断前进,走向成功。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境贫寒,爸爸妈妈不得不出外打工。于是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年迈的奶奶,学校离家特别远,可去学校的漫漫长路偏有一小段田间小路,一到下雨天简直没法儿下脚。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那天的早上我只好早点起床上学。我独自一人走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眼前一片漆黑,有了不想走也不敢走的念头。正在这时,我的`脑海里仿佛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一幕幕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情景。飞夺泸定桥时红军战士们冒着大雨、忍着饥饿、踩着泥泞、摸着黑火速前进。红军战士们为了人民能过了和平而幸福的生活,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我就因为上学天黑路远就不想走了。与红军在弹火硝烟里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相比,这一点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难道是因为我们和红军战士不一样吗?还是我们不能像红军战士那样?不!能!一定能!只要我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就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于是我咬紧牙关,不管眼前多么黑,前面的路程多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经历这件事后,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需要长征那种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才会战胜任何困难。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新长征路上的主人。走向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一定要接过长征前辈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丽的诗篇!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15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阳。

9月2日晚上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美在你身边”这是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共有四课分别是发现美、传递美、创造美与和谐美。讲的是如何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及学会拥有美。

在《开学第一课里》,几位老师的课讲得真是精彩!

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刘洋老师。她向我们讲述了太空的景色之美、太空的生活之美、走下脱离舱,站在祖国的陆地上,呼吸祖国的空气时的骄傲自豪之美。太空的环境很艰苦,如果没有那些更苦的夜以继日的锻炼,又怎能发现太空的伟岸与魅力?

中国的两个奥运会200米蝶泳冠军,叶诗文、焦刘洋。她们在泳池中那英姿勃发,如若入海蛟龙般的矫健身躯所透出的蓬勃之美,登上那代表世界体育界的最高领奖台时所现出的中国之美。她们在用这种骄傲的方式向中国传递着美。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些美的背后他们年又一年坚持训练。焦刘洋每天的训练量是一万米,叶诗文每天的训练量是八千米!听完后,真是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可能是理想的催促吧!

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于丹老师讲到的“三锅水”的故事。三锅沸腾的水,里边分别放上生鸡蛋、胡萝卜和茶叶。等一段时间后,生鸡蛋就变熟,变得硬梆梆,好若那些对社会上的某事不满,耿耿于怀,看不见真善美的人;胡萝卜会变软,变得软的像泥,仿佛那些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而茶叶,则会用自己的.香,自己的醇,把一锅白水也变成香醇的茶水,余香袅袅,类如那些世所称道的“最美司机”、“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这些人,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上创造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美。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的身体,行为,来创造、发现和传递美!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