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个儿子教案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个儿子教案 篇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理念:
1、本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按“阅读欣赏的形式”来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听读欣赏的能力。
2、不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只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进行读书讨论。
3、严格参照我校“四·三四·二”主动参与式语文教学备课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4分钟);二、活动流程(34分钟);三、课堂小结(2分钟)。(详见下面的“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明白老爷爷说的话的意思,懂得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老爷爷话的含义,升华情感,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析目标(4分钟)。
1、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广告的作用真大央视经典的洗脚公益广告。
2、引题揭题,板书课题。
3、复习生字新词。
二、活动流程(34分钟)。
活动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8分钟)。
1、欣赏课文,听完了讲一讲:这篇课文一共讲到了几人?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在课本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了这个自然段老爷爷的话后你有什么疑问?活动二:研读赏析,说写训练(12分钟)。
1、研读赏析第二 ── 六自然段:
(1)找到并读出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
(2)三位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时语气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前两位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时,心情怎样?
(3)在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2、研读赏析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怎样读好第八自然段?
(3)在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
3、研读赏析第九——十一自然段:
(1)找到并读出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么做的?
(2)说一说:你比较喜欢那一个儿子,为什么?
(3)填一填,填完后再说一说:现在你喜欢哪一个儿子,为什么?
活动三:交流展示,拓展延伸(10分钟)。
1、交流展示
(1)观看图片:玉树地震母子情深与鸟儿哺育图。小组内讨论:看到这些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男生、女生分别举手,你是谁的儿子(女儿)?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
(2)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组内讨论交流: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提示:老爷爷看到的是第几个儿子?他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
(3)小组内讨论交流:第三个儿子真的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他特别在什么地方?小结:第三位妈妈更应该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而感到骄傲。
2、拓展延伸:学习三字经:为人子——所当执。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活动四:体验反思,巩固深化(4分钟)。
1、孝敬父母就是一桶水这么简单,你会孝敬父母了吗?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课堂小结(2分钟)。
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孝敬父母
真正的儿子
三个儿子教案 篇2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的妈妈爱你吗?你的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
反思一下:作为妈妈的儿女,我们曾为妈妈做过什么?
今天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会让我们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板书课题:23.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述说。由反思进入到课题的揭示,留给学生学文过程中读中感悟、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读边看插图,听完后说说你听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带着不明白的问题自读课文,课文下面加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以疑促思,以疑促读,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
说说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老师在黑板贴示生字卡片)
既聪明又有力气 嗓子 拎着水桶 晃荡 沉甸甸
(选择个别重点字进行指导)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巩固识字成果
(生字的学习经历 读准字音——分辨字形——巩固识记的认识过程,尽可能的建华、明了,最多的留给学生自主掌握的机会)
再次大声,稍快速地读课文,表明自然段。(1—13段)
三、深入学习,感悟内涵
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可以动笔划出答案: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2.在三个妈妈眼里,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
(边听边想边划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学生听读后回答:1.课文中的人物——三个儿子、三个妈妈、一位老爷爷。(板书)
2.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有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指导三个妈妈说话的不同语气的朗读,前两个妈妈的话显出自豪、得意,语速快、语调高,第三个妈妈的话显得平静,语调平稳。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课文内容)
师生四人分角色朗读1—6段,读出不同的语气。
学生四人小组练习后展示成果。
谈话过渡:通过学习1—6段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中确实是有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却不是这么认为的,老爷爷是怎 ……此处隐藏12670个字……>1.会认6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轮读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
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
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
2.复习生字词,巩固读音
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
”划出来。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话,指名读
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2)进入角色,感情朗读
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
a、指名扮演角色读,听听她怎么夸自己的孩子。
b、评价
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
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
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
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b、范读、齐读、分角色读
c、小结方法
(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默读课文,用“
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2)说话训练: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说一段话。
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分角色朗读。
(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田字格)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3.生练写,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23、三 个 儿 子
贴图 贴图 贴图 孝
翻跟头 唱歌 提水 敬
(好儿子) 父母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
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一、细读文本,读中领悟。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我校的研究课题“阅读教学的语文本色研究”也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要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我在设计此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空间,以指名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仔细地揣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之中,设身处地地读,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妈妈,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并对学生进行采访之类的形式,挖掘学生内心的交流,让学生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此外,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二、语言训练,悄然无痕
作为本课的一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三个儿子不同做法之后,我安排了一次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让学生能通过课文相关段落的学习之后,及时进行口语训练。对低段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习上一个难点。如何突破?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部分学生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提供了“借助教辅说话表达”的机会,之后再进行引导,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说话,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实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这种段式的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感悟明理,升华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是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孝敬父母”,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该怎么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由于对文本内容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感悟,再加上贴近生活,学生往往就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从而于无形中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来颂读《三字经》,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颂读中更深地体会我们中华民族所颂扬的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