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7-15 03:10:24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集锦十篇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分为三段教学:第一段教学1—4的乘法口诀,第二段教学5的乘法口诀,第三段教学6的乘法口诀。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1、教给学生编口诀的方法。教材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向学生展示口诀是怎样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2和3的乘法口诀是教材编给学生看,4和5的乘法口诀有少数留给学生模仿着编,6的乘法口诀基本上由学生自己独立编出。这样编排,一是把乘法口诀与乘法的意义有机联系,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二是让学生能感受相邻口诀间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利用乘加、乘减记忆乘法口诀:三是学生能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2、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教材在编出乘法口诀后,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在用口诀时,又把口诀算乘法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充满情趣地练习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过程中,熟记这些口诀。

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1—6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编写口诀的全过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投影、挂图。

课时安排:

1.2、3、4的乘法口诀2课时

2.乘加、乘减1课时

3.5的乘法口诀3课时

4.6的乘法口诀3课时

5.复习2课时

6.快乐的队日活动1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

主备教师:董洪发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20xx.9.1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帮助下,经历2、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这些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诸有关的乘法题。

2、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投影仪、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星期日老师带小朋友去公园,她带4组小朋友(每组4人),问小朋友一共去了多少人?交流:4+4=88+4=1212+4=16

4+4+4+4=16

揭示课题:2、3、4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引导讨论,一个跷板共坐了2人,1个2是几,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

还可以怎样列?那么两个跷跷板呢?2个2是几,怎样列乘法算式?

师随着学生的发言,写出1×2=2编口诀:一二得二

引导学生根据2×2=4编一句口诀呢?交流得出二二得四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出:2×1=用什么口诀。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投影出示小朋友荡秋千的场景。

分小组讨论交流图画的意义,并说出怎样列出算式?

1×3=32×3=63×3=9启发小朋友说出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出:3×1=3×2=3×3=用什么口诀。

3、学习4的乘法口诀。

出示表格:

车厢的个数:1234

人数481216

小组交流探索乘法算式及口诀。

4、独立自主学习1×1=并编口诀

三、深化探究。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明确题意,先摆出小棒,再写出算式后填口诀。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讨论交流后连线,互相检查。

四、反思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一)

一二得二;一四得四

二二得四;二四得八

一三得三;三四十二

二三得六;四四十六

三三得九

作业设计:

1、4×12×23×24×2

2、一二得二二三得六

()×()()×()

()×()()×()

二四得八三四十二

()×()()×()

()×()()×()

1~4的乘法口诀

第2课时

主备教师:董洪发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20xx.9.2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1~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1~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记1~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1~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本第10页第10题的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今天我们就要用所学的乘法口诀去解决一些问题,看谁表现得最出色,好吗?

……此处隐藏6640个字……正确的结果。

  4.再次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850 850

20 20

17000 1700

(2)讨论比较:

提问做错的学生:你是怎样计算的?1700中的第一个0是怎样得来的?第二个0呢?

提问:你估算了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850 (板书:80020=16000,90020=18000)

20

1700

提问:1700这个答案合适吗?你能自己找到错误原因吗

提问做对的学生:你是怎样计算的?17000这个结果合理吗?为什么?他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把85020看作852,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是添一个0和添两个0。为什么添两个0?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3)反馈:请做错的学生改正错误的结果。师写答语。

  三、分层练习

1.练习:在练习纸上做38022、17060、50040 60035

(1)应用所学知识,先将竖式列好,不计算。

反馈:比较60035的竖式的摆法,你认为哪一种好?为什么?(如果写成635要乘两次,写成356只要乘一次,为了计算简便,可以把乘数的位置交换一下)

(2)学生计算:反馈:教师巡视,要求学生规范地说。选取38022、50040说理。

(3)讨论:做这些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为什么这四道题都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

2.做书P5第四题。

要求学生先估算一下结果的范围。再列式计算。最后反馈。

  3.做书P7第三题。

学生做题,集体反馈。

  4.据调查,每个成人每天大约吸入氧气750克,呼出二氧化碳950克。17个成人每天大约吸入氧气多少克?每天呼出二氧化碳多少克?

比较:谈一谈想法.

850平方米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2750克

85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1700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吸收氧气1275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呼出二氧化碳16150克

四、全课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

年()个月

大月

小月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

引导猜测: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

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

(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

(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

(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还想说些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

(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3)追问:还可以框出几个数?怎样框?试一试。

2.出示教材第50页“你知道吗”内容。

提问:同学们,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个季度一样吗?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说说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确:一年四季与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有区别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1、结合参照物,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感知方位,建立方向感;结合操作活动,体验平面图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究辨别方位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在图形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认识常见平面图形。

难点: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

教学准备

情境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与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交流,教师有重点的板书:

方位:东西南北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二、观察情境图

1、学生观察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2、根据要求涂颜色

3、涂完颜色后,数一数,每种图形给有多少个。

师:重点指导房子的侧面,在实际生活中,房子的侧

面是长方形的,而在图中,房子的侧面是由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辨。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种物体各由什么图

形拼成的。

三、本单元的收获

学生自评自己在本单元中的收获,再在小组中互相评一评。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集锦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