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予树》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予树》教案优秀1设计理念:
《给予树》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八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是,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有限,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是这节课一个训练项目。并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事情正确的情感态度也是这节课的一个训练项目。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的读写生词。
2、读懂课文,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感情。
3、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方法:
抓住重点语句和引领性的问题,让学生感悟体会。
时间: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课外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1、师:还有一段时间就要过春节了,你们听到“春节”两个字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2、师:春节是我们东方人的新年,你们知道西方人的新年是什么吗?(圣诞节)。你对圣诞节有了解吗?(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课外了解到的关于圣诞节的资料)。
3、教师随机出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
4、出示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读课题。
二、审题激趣,初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予圣诞享默糖逛援仁偿(学生自由读,齐读,教师指导疑难,指名读,同桌互读。)
3、教师出示要求会认又会写的生字:予担宽裕买猜糖即卡盼仁贴(学生质疑难字,自由读,小组内竞赛读。突出“担”和“卡”的多音读音,并指导学生扩词。)
4、指导书写,着重字有“予”“裕”“买”“盼”。
5、出示本课的生词,学生认读并在练习本上书写。
6、实物投影出示生词写的整齐正确的练习。
三、精读课文,读悟其情。
1、自由读课文,在文中认识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3、我来动脑: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谁?他们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4、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自己或小组合作体会这两个问题。
5、汇报交流,朗读感悟。
(1)汇报兄弟姐妹的心情(高兴)。
相关语句:
①“孩子们热烈的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学生谈体会,重点理解词语“热烈”“诚挚”“甜蜜”)
②“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兴高采烈”)
③“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同学们之间互相做做摸摸口袋的动作,体会当时人物的高兴心情。)
(通过学生的感悟和教师的引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兴高采烈的韵味。)
(2)汇报表现妈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怀疑—感动、高兴)。
相关语句:
①“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学生谈妈妈为什么担心?突出妈妈对孩子的疼爱,希望孩子愉快、幸福;学生读出妈妈的担心、忧愁)
②“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学生谈谈妈妈生气的理由;全班讨论“妈妈该不该生气?为什么?”读出生气的感觉。)
教师出示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学生可以从理解“沉默不语”这个词语来理解金吉娅的心情,突出理解金吉娅是一个善良的女孩。)
(师生对话:师扮妈妈,生扮金吉娅,展现金吉娅为什么没有给亲人买很好很多的礼物的理由。突出课文的重点,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金吉娅所说的话,注意提示学生朗读时的表情、语气、语速。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谈谈自己对“给予陌生人爱心”的看法。深化课文的主题内涵。
③“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学生体会妈妈此时的心情,谈谈自己对于这段的理解,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悟情。)
师:妈妈此时此刻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你帮妈妈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吧!(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以妈妈的身份说此时要说的话。)
(3)学生体会那个收到礼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娅说自己想要说的话。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发放课外阅读材料《给予的故事》,学生阅读。(故事没有讲完,讲到那个人面临着艰难选择的情况,该如何做?)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自己给故事设计结尾。
2、出示图片(内容为义务献血、希望工程等),教师激情解说图片内容。
3、出示“爱的宣言”:你是怎样理解爱心的,说出你自己最想说的话。
4、学生写“爱心宣言”,并且在班内自由汇报。
《给予树》教案优秀2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此处隐藏12398个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⑵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师引导学生扣只、却、怎么可能。
⑶ 你已经读懂了妈妈的心,你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吗?
⑷ 指名读、齐读。
⑸ 师小结:
我们抓住了这几个关键词,就能把课文读得很有味道。谁也能用这种方法读读生气这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和运用,充分调动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投影出示生气一句:
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⑴ 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实现了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⑵ 男、女生赛读。
⑶ 师导读:做为妈妈,她多希望金吉娅能把这二十美元与哥哥、姐姐一起分享,为他们送出──生齐读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所以,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生接读。
教师导读激情,师生互动,使感情朗读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
过渡:可是课文的结尾呢?
3、投影出示拥抱一句: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⑴ 生读。
⑵ 妈妈为何如此激动,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反复品一品,哪些地方令你感动,随手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写上感受。
(生自由读,批注。)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走进金吉娅的精神世界:
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
1、投影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能够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⑴ 生说感受,读句子,生评价。
⑵ 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她可能没有什么?生说时,师随即评价,你很善解人意;你也有一颗同情心。
《全同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尊重学生主体,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扎实有效。
2、投影出示: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⑴ 指名读,说感受。(引导学生扣住一直盼望)
⑵ 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但我们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她为什么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
在训练学生想象思维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促进了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和交流。
⑶ 让我们带着小女孩的渴望读读这句话。
⑷ 如果你就是金吉娅,当你看到这个小女孩写的这张卡片时,你会怎样想?
(生说。)
她一定会这么想,但真的就这么快做出了决定吗?当时,她犹豫过吗?她左右为难过吗?
换位思考,让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⑸ 此时,你觉得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孩子?
3、(呈现图片)小结:
善良的金吉娅为可怜的小女孩送出了最诚挚的祝福。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接过礼物,道出了一声沉沉的、深深的感谢。这个圣诞节也因为有了这样一份特别的礼物而变得特别有意义
4、带着我们的感动一起读第四段。
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情促读,以读怡情。
四、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1、小女孩如愿以偿,可哥哥、姐姐的愿望却没有实现,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你会怎样对妹妹说呢?
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感染和熏陶。
2、引读最后一段:
在这个洋溢着浓浓爱意的圣诞节里,金吉娅送给陌生女孩的是什么?送给哥哥姐姐和我们的是什么?
3、在《让世界充满爱》的背景音乐中,播放各种贫困、灾害、战争、无助的照片。
师小结: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比我们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他们需要我们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把给予树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
创设情境,巧妙自然地引领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提升情感。
【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
本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与文体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对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这四个词便有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本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情感主线,引领学生走进妈妈和金吉娅的精神世界。然后围绕学生找出的感受最深的句子,通过导语、图片、音乐等创设教学情境,由浅入深积极引导,召唤学生心中那份纯朴的人性,使学生受到浓郁的人文熏陶。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给予树》教案优秀1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糖”字;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揭题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及朗读课文的情况。对重点内容给以相应指导。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1、自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文中所写的人物。
2、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三、精读品赏,导学悟情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⑴品读第三自然段:
以“沉默不语”为切入点,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该词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体会金吉亚的美好情感。
⑵品读第四自然段:
运用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人物,加深体验,受到熏陶。
2、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⑴品读末句,理解句意。
⑵感悟朗读,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回归整体。
2、依据学情,设计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