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是什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8个字。
过程与方法: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
情感与态度:
1、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检查生字词、课文。
二、读读我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生读一、二自然段
师:(戴头饰)你们知道我是谁了吗?对,我是水(板书:画出水)是天下最棒的魔术师,很会变哟,快,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看看我都能变成什么样?
(教师贴画)
师:孩子们,真能干,找出了我变的样子,那你最喜欢我哪种样子?说说看!(学生自由说)
2.学习云的段落
(出示幻灯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一读云的段落。
师:那你来猜猜,我为什么喜欢云?(生说,爱打扮,衣服)
(出示云的颜色变化句子)
生各种形式读。
(师:真是爱打扮的云呀!女生读白颜色的字体内容,男生读和你颜色字体的内容,全班一起读红颜色字体的内容)
师:穿着白衣服的云就是我们在晴天见到的白云,(出示蓝天、白云图),看到这蓝天白云,你有什么感觉?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自由读),谁来勇敢地站起来给大家读读,指导朗读)
那穿着黑颜色衣服的云是不是就叫黑云呢?(出示乌云图片)
指导读(穿黑衣服的云)。
(师:快下雨时,乌云密布,天阴沉沉的,你会有什么感觉,谁来读这句话)
(出示朝霞)师:披着红袍的云来到大家身边,喜欢吗?(指名读)
(明确朝霞、晚霞的意思)
师:这么美的云是怎么形成的呢?看谁最会读书?(把头饰送给最会读书的孩子)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
回归整体,再读这一段。
3.学习雨、雪、雹子的段落
师:除了云,我还能变成雨、雪、雹子,那在这之中,你们最喜欢我变成的哪种样子呢?
出示图片。
指导学习雪
出示雪的句子(带有图片的句子)
指名读。(师评价,准确、流利重点指导飘)
师说:你读得既准确又流利,大家想一想,雪花是怎么下来的?带着动作让雪花飘下来吧!
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同学读。
指名读时请学生评价。
师评价:孩子们真棒,抓住了雪飘下来的动作把这句话读得又轻又柔。
师:小朋友读得真美!小雪花听
了可高兴了,来到了你们身边,看那个小朋友读得最好,就把这头饰送给他!(指名让2、3个学生读后,将雪花头饰送给读得最好的学生)问得到雪花头饰的'学生:生活中还在哪些物体是飘下来的呢?
师:读描写雨、雹子的句子还能用这样的语气吗?(出示雨 雹句子图片)
(生练读,赛读,送头饰)
师小结:孩子们,通过美美朗读,我们知道了。。。。。。那我就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雨落下来、雪飘下来、雹子打下来,最后他们都到哪里去了?请读第三自然段.(生读书)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水都到哪里去了?
生自由答。
师:对,我在小池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谁来试着读读。
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加深学生的认识,然后,再回归整体读整段文字.
(三)学生第四自然段
师:水也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有温和的一面也有脾气暴躁的一面。请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体现水温和的句子,用曲线画出体现水暴躁的句子。
读后交流(交流时,补充生活中水温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拓展学生的认识。)
师小结:孩子们,温和的水怎么会变得如此暴躁呢?生答不出来 时师解释,从而,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三、说说我
师:孩子们,你们一定了解我了吧!现在我好想知道,我在你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说给我听听吗?
师:你们了解得可真多呀,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光认识到了自然界中的汽、云、雨、雪、雹子等都是由水变化成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要保护水资源。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水的知识,现在老师想给大家布置一项课外作业:画画我(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30 我是什么
?(水) 云 雨 雹 子 雪
教学反思:
课文《我是什么》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脉络清晰,第一人称的写法令人倍感亲切,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课堂上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将读与练的有机结合起来。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以我为主人公,通过自述导出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现象。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会生字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和雪,还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来了解水的不同变化。
鉴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所设计的四个教学环节就较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知识,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上完这节课后,重新回顾课堂教学的安排以及教学中每一环节的临课发挥,感觉还较满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昂。课堂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遗憾之处还是有的,比如在创设场景方面准备得还不够充分;还有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如果加上课件演示,将更加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意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2本课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的理念。遵照《语文课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这一要求让学生读中感知课文、领悟课文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互动 ……此处隐藏17810个字……大会”舒缓一些。
(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
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板块三迁移运用
1.说说水的变化。
(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
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
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
2.准确运用动词。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
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
(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3)请你来填一填。
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下来了。
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在树叶上啪啪的响。
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下来。
(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
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来。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壮观。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
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
(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
(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教学:变、带、片。
(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
“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课文《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脉络清晰,第一人称的写法令人倍感亲切,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小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在执教这一段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一)小组合作,读词组句。
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这段话之后,我安排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出示事先准备好的6个词语卡片(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打、飘),先指名孩子们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试着把这6个词语拼组成3个句子。并安排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拼组。由于学生熟读了课文,对词句已有初步感知,孩子们大都能准确地按上下排列的顺序排列出小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
(二)感知句意,调整句序。
学生组好句子之后,我把握契机地问道:这里面有三个动词,分别是什么?孩子们不由地脱口而出:落、打、飘。我又接着问到:那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问题一出孩子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窃窃私语,还有的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但不一会便有人跃跃欲试地嚷嚷道:不能,不能。并有理有据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打下来;花朵很轻,当然是飘下来;而水珠自然是落下来了。
而这时我又故做疑惑状说道:听大家这一说,仔细地想一想,这三个句子的位置好像有点不妥,能不能重新调整一下顺序呢?讲出你的理由来。孩子们一下子又被难住了,但马上有又一个个喜形于色:我知道了!我也看出来了!接着开始动手调整三个句子的顺序。最后又一个个争着向我和同学们讲自己的发现,说调整的理由。一个小组汇报: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时有的轻有的重,我们组是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的:第一句是花朵飘下来,第二句是小水珠落下来,第三句是小硬球打下来。另一个小组汇报:我们组是按照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最先落下来,小花朵最轻,当然是最后飘下来。但大家都能通过对落、打、飘这三个动词不同意义的感知而作出判断的。
(二)朗读感悟,想象情境。
学生读词组句,又按自己地理解重新修改了课文,可这时我又出一招:同学们已经重新排列了这些句子,且理由都非常充分,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出色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呢?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思维又再次被激活,一个个又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了起来,并都在飘、落、打这三个字的读音处理上做文章,反复尝试,相互提示,如有的学生将飘读得轻而长,将打读得重而促,我检查上也进一步提醒学生:小花朵飘得还不够轻不够慢。小硬球还应该打得再重些。最后,我又让学生把这些句子放回原文中去读整段话。同学们在交流朗读时的感受和互相评议时,有的说:我读这句话的'时候,眼前像是真的有千千万万朵雪花在空中飘舞。有的说:我听ххх同学朗读这一句时,眼前也像在放电影:无数的雹子像子弹一样打在地面上和我们的脸上,硬硬的,凉凉的,蹦蹦跳跳的,真好玩!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