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计划【实用】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
学生组成:由澄江希望多名学生组成,其中极少部分城市家庭学生在进行音乐专长学习,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中有几十名离学校较远的农村学生在学校住读,还包括特殊教育儿童殴家伶、聂义鸿。
学习态度:该年级学生大部分有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上课积极配合教学活动,少部分学生有音乐特长还积极参加学校各项音乐节目的排演和展示。
学习基础:该年级学生学习上已经接受了两年新课程教育,对音乐喜爱有一定的自主表现力,能对音乐产生相应的情绪和反映。课堂上有良好的唱歌习惯,注意到了唱歌时声音的运用。
知识缺陷: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他们还需要掌握更多有关节奏,速度,旋律特点等方面知识,了解更多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其中三年级二班学生总体学习能力略高出其它两个班。
接受能力:课堂上能及时对老师做出的教学问题有所反映,总体说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学生是较少的,可以持续参加音乐活动的学生是少数。
学习方法:通过大量的听开展学歌,赏歌,知歌,明知识的教学。
学习习惯:不能保持自然声音演唱歌曲,但对歌曲可以用自己的动作语言加以表现;能基本保持良好的学习姿势,积极参与学习,还有待培养在学习音乐中良好的音乐倾听习惯和用语言表现音乐的良好习惯。
二、目标分析
1、以《祖国妈妈》感受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以《春来了》感受春天的美丽,以《两只小羊》学会在生活中相互礼让的道理、《小骑手》体验蒙古族音乐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从《母子情》感受母子情深,母子间朴实的爱,从《友爱之花》体会到同学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的情感、《快乐的节日》体验儿童节的喜庆和欢乐。从《小骆驼》中体验小骆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音乐形象,在《多愉快》《喜洋洋》中感受愉快祥和的意境。
2、运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参与音乐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感受二部轮唱的特点和表现力。学唱《两只老虎》和《王老先生》
4、可以辨别歌曲段落,用人声模拟音乐音响的声音,培养运用一些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的能力。
5、认识竖笛,了解演唱吹奏姿势。
6、在音符之家中,辨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7、了解音乐家洗星海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音乐作品风格。
三、教材特点
教材中所编进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有舒展自由的,由短促有力的,能让学生可以对不同特点的'音乐有所体会和感受。教材注重音乐知识有机渗透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先感受后掌握,音乐知识开始逐步出现在课堂上。
四、教学重点
1、通过歌曲学习体会相应歌曲情绪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丰富情感体验。
2、通过听赏,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听课、听歌、唱歌的习惯和音乐表现力。
3、掌握体验感受二部轮唱的特点和表现力。学唱《两只老虎》和《王老先生》
4、认识竖笛,了解演唱吹奏姿势。
5、了解人民音乐洗星海,感受他的音乐作品风格。
6、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巩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全音符的时值和差别,辨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五、教学难点:
1、能用歌声和表演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内容。
2、认识竖笛,了解演唱吹奏姿势。
3、辨识辨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4、从歌曲节奏,速度,旋律特点各方面了解学习歌曲。
5、能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可以辨别歌曲段落。
六、教学措施
1、歌唱演奏创作围绕听而进行,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
2、调查了解学生音乐学习水平和个别差异,以便心中有数,区别教学。
3、欣赏以音乐音响为本,以听为主,借助语言文字、图画等辅助媒介,采用唱歌,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4、演唱教学中教师做到有表情地演唱,利用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歌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避免机械的反复学唱。
5、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无论是姿势,呼吸,发言和吐字都进行科学规范的训练指导,技能训练运用于音乐活动中避免成人化专业化。
6、器乐教学遵循降低难度先易后难原则,培养学生个人爱好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7、针对优生多鼓励指导,困难生多树立信心,多鼓励参加音乐活动。
8、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学案例进行及时的复备和课后反思,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
七、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八、课题研究:
《如何在农村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口琴教学》
九、考试安排
以月评价为主,歌曲考试两次。期末为综合测评。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计划2以“以美育人,集美立校”的核心理念, 在课堂中进行有效性教学的探索,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习优秀教研组的.经验,努力使我组在教学、竞赛中取得更大成绩。本学年工作重点是:深入课堂教学,做到理解教材要透彻,落实双基要到位,在教学中积极结合 “低年级的欣赏教学” 的区级课题,使课堂教学与课题的研究相融合,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认真梳理,及时总结,并积极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升华教育教学研究。本学期工作安排如下:
实施意见(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参加区小学音乐教师会议,讨论新学期教研工作。
2、开展“祝福祖国”音乐教学活动。
3、制定音乐教研计划、备课计划、落实公开课报名情况、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4、参加集美区创新大赛。(蔡锦桂)
5、训练学生并参加集美区20xx年“我为祖国歌唱”歌手赛。
6、舞蹈、合唱、二胡兴趣小组组织、报名、筛选活动。
十月份
1、迎接区进修校下校视导。
2、筹备参加12月份的全市啦啦操比赛。
3、组织老师参加市“创新大赛”音乐学科课堂教学教研活动。
4、舞蹈、合唱、二胡兴趣小组开展活动。
十一月份
1、音乐学科校级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
2、期中常规检查,反馈。
3、参加全市啦啦操比赛的节目排练。
……此处隐藏18162个字……>(二)引导学生发挥音乐想象时,注意鼓励学生个人独立的感受和理解。
(三)通过学生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
六、教学措施
(一)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三)因材施教,课堂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四)根据学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认真组织舞蹈队进行活动。
七、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周:①复习上学期所学内容。②歌曲《采菱》。
第二周:①听赏《采茶舞曲》。②歌曲《柳树姑娘》,附点四分音符、听辨活动。
第三周:①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②听赏《洪湖水浪打浪》。
第四周:①听赏《渔光曲》。②聆听《国歌》四种形式。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①唱《国歌》,听《歌唱祖国》。②歌曲《愉快的梦》。
第七周:①歌曲《愉快的梦》。②听赏《月亮光光》、《小夜曲》。
第八周:①听赏《梦幻曲》。②歌曲《哦!十分钟》,2/4拍号。
第九周:①歌曲《大家来唱》3/4拍号,为图配节奏。②听赏《乒乓变奏曲》。
第十周:①听赏《陀螺》、《旋转木马》。②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第十一周:①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②听、唱《摇篮曲》(舒伯特),讲4/4拍号。
第十二周:①听两首《摇篮曲》。②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音名、变音记号。
第十三周:①歌曲《少先队进行曲》,附点八分音符。②歌曲《少先队进行曲》。
第十四周:①听赏《牧羊姑娘》、《小机灵的歌》。②听赏《回声》,音乐知识:力度记号。
第十五周:①歌曲《友谊的回声》。②歌曲《友谊的歌声》。
第十六周:①歌曲《山谷静悄悄》。②听赏《羊肠小道》。
第十七周:①编创小品“到山谷去旅游”。②歌曲《荡秋千》。
第十八周:①听赏《山童》、《真善美的小世界》。②歌曲《小孩世界》。
第十九周:音乐会音乐复习
第二十周:音乐期末测试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计划15六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的年级,根据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已养成了一定的音乐学习习惯,其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都有了一定的积累。聆听音乐有意注意的时间较以往加长,且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他们不失活泼好动的天性,对音乐的学习仍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阶段的学生开始进入变声期。班级齐唱时显得不再是那么的整齐嘹亮,而是声音略显暗淡,音色不再是特别的统一。这是因为,变声期的学生歌唱心理上出现了障碍,此时一定要疏导他们的心理,克服歌唱时的困难,指导他们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歌唱。同时,充分利用课内外教材,带领学生感受中外优秀的民族音乐。在聆听中感悟,从艺术熏陶中接受积极地思想教育。
二、教材分析:
教材依据课标精神,进行了合理的编排设计。十一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另外还有期末自测的音乐宫。
本册教材,为实现课标理念和音乐课程的价值,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作品的选择兼顾中外,融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于一体,注重歌曲的歌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各项音乐活动中,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中外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难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初步的音乐知识;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鼓励学生积极的歌唱,创造性的有感情的表现歌曲内容。
四、教学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乐于参与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友爱精神及群体合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学期按照课标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科特点,体现课标理念,要求如下。
1、歌唱部分: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保护变声期的学生,要求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抓住课堂教学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正确把握歌曲情绪,乐于创造性的'表现音乐,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通过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歌曲不同的表现形式,指导鉴赏,发挥小组的评价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团结协作精神,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2、基本知识部分:
(1)了解多彩的中外民歌。蒙古民歌的长短调、民族小调和劳动号子;我国的一种民间歌舞——秧歌,学习基本的秧歌步。
(2)认识弱起小节。
3、欣赏部分:
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听辨音乐元素为歌乐曲所带来的情绪变化及聆听着内心情感的共鸣。
(2)认识蒙古族民族乐器“马头琴”,感受其所特有的音色特点;聆听音乐实践体验蒙族《筷子舞》。
(3)了解作曲家: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张寒晖等。
(4)了解歌乐曲的表现形式;能准确指出合唱队形中指挥、领唱及各声部所在位置;聆听交响诗及打击乐器演奏的《三个小和尚》,感受乐器音色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等。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标精神,钻研教材内容,精心备好每一课。
2、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3、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4、突出教学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创造性的拓展,促进多元化的音乐教学。
5、面向全体,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因材施教。
6、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操作技巧,更好的辅助教学。
7、健全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合理的评价。
8、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发展自我,展示自我搭建平台。
9、不断加强个人基本功练习,多汲取营养阅读有关书籍,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在增强自身教学基本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
七、教学进度(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