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学设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1教学理念: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载体。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小鸟找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本课属于绘画课,内容新颖,有故事情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要求学生有创造性的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 感知与体验
1、音乐欣赏。随着音乐声,学生一个个都全神贯注的听着。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刚才的音乐中听到了什么?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学生迫不急待,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
3、动画欣赏结合刚才的音乐,欣赏音乐中的故事情节。学生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荧幕,故事情节溶入到他们的思维中了。
4、提问:小鸟怎么了?
生1:小鸟很贪玩,忘了回家的时间。
生2:天变暗了,四周真可怕,小鸟哭了。
生3:小鸟迷路了,找不着家,回不去了。
生4:小鸟真可怜呀。
学生回答,并体验小鸟伤心难过的表情、动作。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小鸟迷路的原因是因为贪玩。 (通过情景创设,将学生引入课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对需要帮助的人要有爱心。)
二、 想象与探索
1、情景剧表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配上音乐表现出自己认为的小鸟当时的心情。
2、引出:你想做什么?(生异口同声):我想帮小鸟找家。
生1:天太暗了,我真希望荧火虫和星星能出来帮它引路。
生2:我想告诉小鸟,找不着家的方向时,可以乘出租车,让司机送它回家。
生3: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想陪它一起找家,并告能再贪玩了。
3、讨论学习:小鸟、树、等有关事物的创作方法。(通过情景表演和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帮助小鸟找家的欲望和热情,为更好地创作下了良基础。)
三、创作与表现
1、分组创作:小鸟找家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材料以及各种不同的绘画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2、加入音乐背景。
3、教师随时指导并给予鼓励。(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相互感染,产生一种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鼓励学生的创作信心。)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2教学目标:
1、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
3、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
课前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多媒体课件、工艺设计作品等。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1)让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看看谁收集得多,收集得好。
(2)让学生观察、分析、想想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可以制作成何种艺术品?
2、引导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有什么意义?这些材料的特性和生活中的用品有什么联系?怎样设计?
(2)谈一谈,不同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给你哪些特殊的感受?你将如何利用它进行艺术创作?
3、示范演示。
(1)选择材料:铝制可乐罐,工具:剪刀。
(2)构思:根据材料考虑制作什么东西(桌子、凳子)。
(3)进行创作:用剪刀剪出桌子、凳子的外形,再进行装饰美化。
4、学生创作。
(1)根据自己寻找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小型日用品,增添一份生活的情趣。
(2)根据材料的美感因素,设计制作装饰画,美化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设计方案并交流,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设计活动。
5、评价建议。
(1)请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出优秀作品。
(3)学习建议:对材料的利用是否巧妙,富有创意?制作的用品是否美观、实用。
6、课后拓展。
课后收集一些材料制成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3一、教材分析:纸版画是凸版画的一种,是绘画和手工相结合画种,它利用最简便的材料(各种纸张)和工具(剪刀),剪贴成具有一定高低层次的版面,通过拓印可以获得多份相同的纸版画作品,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制作过程较为简便,动手又动脑,对中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复习巩固有关美术课堂教学中学过的有关纸版画基本知识和技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纸版画的造型规律,熟悉纸版画的几种常用技法,开拓思维,充分发挥纸张的形态特征,制作出较好的纸版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感受纸版画的艺术美;难点是认识和掌握纸版画的造型规律和各种常用技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作品、投影仪等;学具:学具盒(剪刀、胶水、黑色颜料)纸材等。
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这节美术课的学习内容是黑白纸版画。
(板书,黑白纸版画制作)
我们在上一节美术课上已经学习了有关纸版画制作方法和有关制作技法。纸版画制作的工具,材料简便,各种质地、各种厚薄的纸张都可以用,工具也以剪刀为主,通过剪贴、撕贴就可以印制版画,效果也很好,同学们兴趣很浓,大多数同学都很好地掌握了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并且课后都能完成一幅质量较高的作业。
(出示部分学生美术作业,利用投影仪打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哪位同学告诉老师,我们学习的纸版画的'最基本技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生:纸版画最基本的技法是“拼贴法”。
……此处隐藏9794个字……五、讲评、收拾和整理
点评学生作业,组织学生将绘画工具及摹本图片妥善收拾好。。
六、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编个故事,并用连环画或单幅绘画等形式来表现。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13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京剧主要角色——净、旦、生、丑化装的特点,有兴趣地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进行表现。
2.喜欢听京剧人物的`故事,继续培养对京剧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通过参与环境布置、听讲京剧人物故事和尝试运用油水分离法画出熟悉的旦角和净角,对京剧人物故事产生较强的兴趣。
2.生、旦、净、丑人物画面。
3.提供幼儿挑选的各种绘画材料:
①油画棒、6B铅笔;②油画棒、水粉;③黑色色纸、银笔、蜡笔;④宣纸、黑色水笔、水彩色。 4.幼儿化装材料:不含铅油彩、头饰、服装等简单道具。
三、活动过程
(一)观赏谈论,提出主题
1.出示生、旦、净、丑人物画面,分辨他们在京剧中扮演的角色。
2.介绍:今天将要进行京剧彩排,欢迎小朋友们参加。
3.谈论:你最喜欢扮演谁?他(她)叫什么名字?在京剧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介绍材料
教师分别介绍使用的材料,由幼儿自由选择。
(三)操作创造
1.确定扮演的角色,边绘画边思考角色化装的特点。
2.想象和表现人物的服装、动作和道具,鼓励幼儿大胆创造,给人物换新装。
3.适当装饰背景,使画面丰富。
4.教师对幼儿使用材料作适时指导。
(四)相互评议 按材料选择的小组分别评议谁化装得最像京剧演员,谁最漂亮。
(五)化装展示
1.各组推选一、二位小朋友为代表参加京剧化装。
2.以幼儿作品为背景,化装人物与小朋友摄影留念。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14教学目标:
1、欣赏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感受动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动态美,从内心产生喜爱之情。
2、让学生在电脑的游戏中发散思维,表现自己眼中可爱的动物。
3、感受动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动态美,从内心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操作电脑,利用电脑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老师手上有一封“邀请涵”你们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吗?
同学:我们动物王国的明星正进行时装表演。想邀请××班同学一起欣赏。
(2)欣赏动物世界的录像
(3)讨论:
A、想想你最喜欢哪位动物明星的'表演,你能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
B、你觉得哪位动物明星的服装最美,请你描绘一下它的美丽所在(从形体、颜色、花纹等方面展开。)
小结:动物世界真的很奇妙,威武的狮子,温顺的小羊,可爱的蚂蚁……形形色色,说也说不过来。动物的形象各异,服装更是千奇百怪。瞧,它们的服装每个都各具特色。
2、发展阶段:
(1)赏析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
引导思考: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2)揭示课题及学习内容: 除了用画画、剪纸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动物们的可爱形象呢? (今天我们来用电脑表现动物)
(3)利用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制作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四、收拾整理:
五、课后拓展:继续探索电脑绘画的神奇世界。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15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怎样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去深思和反省的。艺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和表现出来,让孩子对美有更鲜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大班艺术教育活动《花儿与蝴蝶》正是王老师在新《纲要》理念的指导下所做的努力与尝试,为我们研究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设置,为幼儿创设了三维空间美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树上长出了嫩叶,地上开满了鲜花。在优美的《梁祝》乐曲中,美丽的“花儿”(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戏玩耍。)
活动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气,睁大好奇的双眼,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这,只是幼儿园的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景表演,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为教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美感。一是场景的设置及角色的装扮给了孩子视觉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乐给了孩子听觉上的美。我们也许担心:孩子听得懂名曲吗?但我们不能否认,孩子没有理由拒绝美的东西,优美、抒情的乐曲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与整体的和谐给了孩子知觉上的美。教师精心创设的三维空间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训练幼儿“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础,感受是表现的.前提,幼儿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对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必须以直观的、具体的美去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们对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赏,从而激发表现美、创作美的兴趣。王老师正是抓住了此特征,精心设计了这一环节,为后面的创作活动作了成功的铺垫。
二、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给予幼儿和谐的环境美
这是所提的“环境”,是指心理环境,请看下面的几段对话:
师:你认为蝴蝶漂亮吗?
幼:漂亮
师:哪儿漂亮?
幼:我认为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认为是蝴蝶身上的花纹......
师: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谁?
幼:我想扮成花儿
师:那你准备怎样做?
幼:......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你想干什么?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耐心地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意愿。《纲要》中要求“教师的态度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可亲、可爱、可信任、可依赖便是心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建筑”,给孩子舒适、欢心和自由的感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可以展开想象,放飞思维。《花儿与蝴蝶》中,师生融洽,气氛和谐,教师精心营造的“美”的氛围,让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快乐学习,学习的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