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5 06:54:22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卖炭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卖炭翁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因此,本课的学习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卖炭翁》这首诗是一首古体诗——新乐府诗,《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这首叙事诗,仅20句,135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在本诗的写作中,运用了比较多的人物描写,并且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诗人没有直接发表议论,揭露和控诉以及深切同情,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这也是《卖炭翁》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白居易写诗是为老百姓而写,《新乐府》也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卖炭翁》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寄托着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对宫市罪恶的控诉。学习本诗要使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感悟到这一点。教师要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从事学习活动。

学情分析八下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能初步品味作者感情,能赏析浅显的诗句。但在炼字品句,感悟意蕴的方法上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掌握了朗诵诗歌的基本方法,但容易流于文字表面,并不能通过诵读揣摩文字背后的情感。

白居易的诗素来以“浅直”著称,对于孩子们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自己读懂内容。但也应当注意避免学生将诗歌学习单纯理解为就是要背,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作品深入思考、分析与品味,还要注意把握本篇诗歌的现实主义情怀。老师应该加强诵读指导,通过诵读和方法学习,让学生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诗歌,了解新乐府诗的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感知人物形象,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3.品味诗中的精彩描写,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了解“新乐府诗”的相关知识(句式、用韵)。

2.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宫市”的剥削实质,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分析体会作品中对卖炭老人的肖像、心理的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体会作品中对卖炭老人的肖像、心理的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2.通过对比“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把握诗歌的揭露和控诉以及同情的现实主义主题。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杜甫写于安史之乱的诗歌被称为“史诗”,白居易写关于底层百姓被称为“新乐府诗歌”,这些诗歌都表现了心系苍生的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体诗,白居易的《卖炭翁》。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主要为我们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课文围绕“炭”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炭,被宦官及其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烧炭—运炭—失炭

【三、品读诗歌,读出形象】

1.品读诗歌,卖炭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苦”

2.哪些细节能体现卖炭翁的苦?

回答句式:

我觉得卖炭翁炭很苦,

文中可以体现。

A:烧炭——(辛)苦

① “伐薪南山中”——取原材料的路途遥远,偏僻,非常的不容易

② “满面尘灰烟满色”——工作环境的恶劣

③ “两鬓苍苍”——年岁已高

④ “十指黑”——工作时间长

⑤ “衣正单”——穷

⑥ “心忧炭贱愿天寒”——心里矛盾,穷苦。

B:运炭——(艰)苦

① “一尺雪”——雪很厚,运输艰难

② “晓”——非常早,很冷

③ “碾冰辙”——路滑,很艰难

④ “日已高”——时间长,路途遥远

⑤ “牛困人饥”——饥寒交迫,疲劳

C:失炭——(悲)苦

① “翩翩”——轻快而趾高气昂

② “把、称、叱、牵”——蛮横无理的强盗行为

③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梢一丈绫”——炭如此之多,但是值得却如此至少。“红梢、绫”对卖炭翁老说是毫无用处的。

小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希望成为泡影。宫使夺走的不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卖炭翁全部的希望。

“惜不得”“充炭直”,卖炭翁的心中满满的都是无奈惊恐。这种苦是看不到希望的悲苦。

3.是谁让卖炭翁过的如此的悲苦?

请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宫使的横行霸道的,认真品读诗中宫使抢炭相关句子,比较宫使与卖炭翁的人物刻画上有什么异同,可以看出宫使的什么形象特点。

预设1:(将句中的颜色词重点标出)

宫使: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讨论后明确:这里对比的是两组句子都是肖像描写,也都使用了颜色词。但不同于描绘老翁时那触目惊心的“黑”“白”,宫使的“黄衣白衫”是如此的华贵整洁,与老翁的“满面尘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正是这宫使却强取豪夺,令人不敢相信,

追问:如何理解“翩翩”?这是褒义词吗?

预设:“翩翩”原指轻快的样子,在这里可以看出宫使骑着高头大马,高高在上、得意扬扬,一副轻慢无礼的样子。

预设2:宫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撤。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明确:这里对比的是两组动作描写。饥寒交迫、劳累至极的卖炭翁只是打算找个地方稍事休息。宫使骑马而来,只用了“把”“称”“回”“叱”“牵”几个动作便表现出其拿出文书、宣读命令、调转车头、抢走炭车时的蛮横无理、仗势欺人的丑恶嘴脸。两相对比更强烈地突出了卖炭翁的“可怜”命运。

预设3: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 ……此处隐藏18106个字……掠夺本质,反

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老师拓展:展示多媒体上屈原、杜甫、张养浩、郑板桥关心百姓疾苦,同

情劳动人民的诗句,并总结:“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那些有良知、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关心百姓疾苦,用他们手中的笔为人民大声疾呼,正是这济世的情怀让他们创作出了不朽的佳作,也是在这些诗作的代代传诵中,让“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学习写作,要学习写作的技巧,更要学习他们的核心思想,将我们关注的目光从闪耀的明星身上转移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中,转移到那些更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身上,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来。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深化这节课的学习深度,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9) 布置作业:

背诵《卖炭翁》。

结合课堂上各组的小练笔,将本文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卖炭翁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描写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语句。

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一、新课导入

导入:时常在古诗苑中漫步,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诗作。很多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这样的诗词你知道哪些呢?

补充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悯农》杨万里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中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水浒传》施耐庵

导入:其实在文学作品中,谈及悯农的不甚枚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板书:卖炭翁 白居易)

二、教授新课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正音: 骑 jì 将 jing 系jì

【再读古诗 读准节奏】

明确:七言为主,基本上是二二三,断句根据句意

【三读古诗 理清大意】

质疑:同学间解决疑难语句的大意(预设质疑不多,顺势分享故事补充白居易文风特点:浅白如话,介绍作者)

朗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注意其意思及断句

引导:“可怜”一词的含义,并拓展其意思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怜悯)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可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可爱)

追问:诗中“可怜”是怜悯,卖炭翁哪里让人怜悯呢?

心理描写,“忧炭贱”“愿天寒”六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卖炭翁内心的矛盾与心酸。寒冬时节,自己穿着单薄,但为了炭能卖一个好价钱,还希望天更冷些。这无不体现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着实可怜。

【分析人物 理解情感】

提问:诗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卖炭翁可怜呢?(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抓关键字词分析,或者从人物形象对比的角度分析)

明确: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作描写,“伐”“烧”写出了卖炭老人在山高林密、荒无人烟的南山中辛苦劳动的艰辛。

引导读:秋风萧瑟,树叶落尽,

你看,卖炭翁,_________

日近黄昏,北风呼啸,

你看,卖炭翁,_________

月黑风高,豺狼嚎叫,

你看,卖炭翁,_________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从整体面貌上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两鬓苍苍”“十指黑”两个数量短语,一黑一白的比较,更加突出了卖炭翁的艰辛。

引导读:“烟火色”“苍苍”“黑”,这是诗人用简笔勾勒了卖炭翁生命的颜色,这十个木炭一般乌黑的手指负担着生命的全部期望,为了生存,他已经__________

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动作描写,“驾”“碾”“歇”三字,写出了卖炭翁年老体弱,运炭卖力。

引导读:此时此刻,卖炭翁心酸无力。他早起开窗看到________,于是____,此时_______。

4、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心理描写。“一车炭,千余斤”,宫使不懂其中的艰辛,换了“半匹红纱一丈绫”,这不等值的强换,卖炭翁心有怨言却无能为力。

5、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裳儿。

外貌描写,“黄衣使者”“白裳儿”写出了宫使生活滋润,小人之间勾结谋私。神态描写,“翩翩”快活的样子,展现了宫使的得意。

6、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吃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把”“称”形象地刻画了宫使盛气凌人、仗势欺人的可恶嘴脸。“回”“牵”写出了宫使蛮横无理,强取豪夺的丑陋面孔。

【全诗朗读 体会情感】

提问:卖炭翁伐薪累、烧炭苦,运炭艰辛,还遇到小人作祟,我们不得不哀叹一声“唉”,如何读出这种悲叹呢?

明确:读的时候要声音缓一些,慢一些,才能读出心酸无奈的叹息。(尝试在诗歌前加感叹词“唉”酝酿情绪)

唉!卖炭翁……

【补充背景 提升情感】

提问:同学们,“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是不是只有卖炭翁的生活苦上浇油呢?

解读诗歌写作背景

此诗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提问: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宫市盘剥私肥、勒索掠夺,是谁助长了如此黑暗风气呢?

明确:社会制度 社会环境

追问:黑暗制度下的卖炭翁“可怜”,其他劳动者呢?

明确:诗歌主旨揭露宫市的罪恶及统治阶级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顺势补充白居易诗歌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此文正是揭露当下。

【勾连佳作 升华情感】

引导:有一句话这样说:文学艺术家所表现的不仅仅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而且是他认识到的人类的情感。这不是卖炭翁一个人的悲哀,不是那个时代的悲哀,而是所有底层劳动者的悲哀啊。

难怪杜甫大声疾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难怪白居易创作的《观刈麦》,得到世人共鸣。

推荐阅读:《观刈麦》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卖炭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