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谈感想进一步了解孔子)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⑴ 谈孔子:
①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 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 谈老子:
①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⑶ 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拓展活动不仅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纳、丘、毫、授、佩”7个生字,会写“闻、尘、仆、纳、闷、丘、迎”等12个生词。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学习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析。(难点)
学法指导:
1、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感受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描写孔子和老子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知识链接:
孔子,名丘,字仲尼。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
一、自主学习: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huānyíngháowúbǎoliúchuánshòu
()()()
nàmènfēngchénpǔpǔwénmíng
()()()
2、我会填上恰当的字。
日夜()()风尘()()
学()()博()无保()
远近()()()餐()宿
3、小组合作读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小组读课文,品读一下孔子是如何拜师的。并用“—”标出文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2)品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这句话中表明路途之遥远的词语是;表明路途中生活艰苦的词语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的.词语是;写出了孔子最终还是历尽艰辛来到洛阳的词语是。从这句话,我感受到了。
3)品读句子,对比理解“拜访—拜见”“迎候—等候”两组近义词在句子中的不同用法,体会一下这些词能不能互换?
4)通过讨论,我明白了课文讲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拜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的精神和老子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我会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说一段话。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
五、当堂检测:
1、我积累的孔子名言有:
(1)三人行,
(2)不亦悦乎?
(3)知之为知之,
2、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名,字,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他是我国伟大的和。
(2)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去洛阳拜大思想家为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体会“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没有 ……此处隐藏17376个字……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⑴ 学生说一说。
⑵ 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⑴ 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⑵ 确定活动目标。
⑶ 拟定活动计划:
① 确定内容。
② 确定活动方式。
③ 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④ 设计出活动计划。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4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读“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止境、长进、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播放多媒体课件(孔子资料)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2、引入课题,板书:17、孔子拜师
3、读了课题你想说些什么?
【引发学生思考,勇于质疑,激起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三)、研读感悟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理解“品行”的含义。
2、如何判定一个人的品行?(语言、行为等)
3.人们敬重他们的什么品行呢?抓住文中描写他们言行的词句细细
体会。可以把找到的词句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4、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5、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板书)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孜孜以求
老子:博学多才、谦和无私、诲人不倦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6、比较“佩服”和“敬重”的含义,懂得为人和为学的道理。
(四)、全课小结
1、开课时的疑问找到答案了么?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答心中的疑问,增强自信心。】
2、送学生孔子的名言,课后交流。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学问、风尘仆仆、纳闷”等词语。
2、能力:通过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
3、情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经过,初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结合孔子生平图片及配乐《破阵》,配合教师导入语,介绍孔子,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其人,并初步激发起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那个战火频仍、礼崩乐坏的春秋末年;为了百姓安居、天下大同,他周游列国,不惜累累若丧家之犬;他创办私学,因材施教,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的言行著录成书,一部《论语》彪炳古今;他被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至今被供奉在孔庙大成殿。今天,他涉水而来,跨越那汤汤沂水,缓缓向我们走来。你知道他是谁了吗?(孔子)
孔子何以如此伟大?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你也许会得到些启示。让我们齐读课题《孔子拜师》。请伸出你的食指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其间指导“拜”字写法)
二、出示生字生词,检查学生预习
1、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读,教师检查预习情况,纠正读音
(师:生词是我们认识生字的翅膀,卸下翅膀,单独的生字你还认识吗?)
2、出示生字,男女竞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好。一遍正序,一遍打乱顺序,看男女生谁读得整齐,快速,准确。
3、同桌互相帮助,彻底解决生字词。
(师:请同桌两人互相指读课后生字,同桌不会的生字,你来帮帮他。)
4、疑义相与析
(师:快速浏览课文,还有哪些生词你不明白呢?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先说,说完后,视情况解决“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四字词语,并借机讲解理解词义的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法、拆字组词法、寻求近义词法等。
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师: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最后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哪里。)
3、细读课文,概括大意
(师:请你学着他们的样子再读一读课文,读完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四、梳理文脉
(师:请仔细默读课文,说一说孔子拜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经过按照“先…然后…最后…”的顺序来说。))
五、魅力汉字
(师:悠悠五千年文化,汉字一脉相传承。汉字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字。从古至今,绵延未绝。今天,我们就结合本节课的几个生字,探一探汉字的前世今生……)(配乐《墨香》)
1、“尘”字
讲解“尘”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
2、“止”字
讲解“止”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
3、书写汉字
(师:请你怀着敬畏之心在生字本上认真书写这两个汉字,写完后同桌互评,写得不满意就再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哦!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来写一写!)
六、故事时间
(师:大家已经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作为奖励,老师给大家讲另一个孔子拜师的'小故事。)
(配乐《金陵子》)
作为拓展,配乐讲述《孔子拜项槖为师》的故事,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课外阅读,组合文本)
七、余韵绕梁
(师:课文的最后说道: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下节课,我们再深入文本,细细品味吧。)(为第二课时做铺垫)
八、作业布置
1、摘抄3~4句论语。
2、小组活动,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