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品【1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一、教材分析
《画不规则图形》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3课,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本课教材是平面图形操作知识,学习用画图软件画不规则图形的方法,教材中选择了画鱼、画五角星两个实例让学生熟悉曲线工具与多边形工具,感觉较为单薄,不够丰满。所以我增加了画水滴,让学生掌握曲线工具的不同画法,增加了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探究活动,再过度到画五角星,让跨越度过大的教材更能适应大部分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画图软件,对工具箱有一定的了解,能应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画出规则图形,学生已经对画图软件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针对四年级学生好动、好尝试的特点,把本课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主动去质疑、尝试、讨论、归纳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曲线工具、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同一种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能用曲线工具、多边形工具等构建简单和谐的图形,能灵活应用工具画出形态迥异的图画。培养学生处理图形的能力,形成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利用画火炬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奥运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曲线工具与多边形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是本课的重点;能灵活使用工具处理图形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多思教学法,把教学内容细化成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在完成任务中“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达到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学习方法:
四人小组为学习模块,以小组探究、互帮互学、相互促进、综合汇报,在小组内开展“谁是巧巧手”活动,看谁画得最棒。小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有利于交流,也有利于评价,在小组内开展活动中,得到鼓励的面积也比较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小组小巧也节省了大量的评价时间。
七、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共分为六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承上启下。
让学生说说上节课学会了哪些工具的使用,并简单演示使用方法。
师:刚才大家画的都是规则图形,如果遇到不规则图形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画不规则图形》。
(二)看书质疑,学习曲线工具。(小任务一)
1.读书、交流、探索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15——16“画一条鱼”的①—⑥,想一想,曲线工具如何使用,自学中遇到什么问题?并以小组讨论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通过自学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由于不用心,看完了,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也不知道曲线工具怎么用。
第二种,觉得画鱼很简单,只需三条曲线,再画上几笔就完成了,这类学生大多原来电脑基础比较好,但看书较糊涂,学习大多依赖于对软件的探索。
第三种,会发现,如果严格按照书上的6个步骤根本画不出鱼来,这类学生学习严谨,胆.大心细,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对第一、二种情况不必费太多口舌,后续的学习就可以让他们掌握应学的知识。
第三种情况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让学生演示一下自己的发现,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指正书上的错误。借机鼓励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最后强调画一条曲线所必须的三个步骤,学生在说为什么时,就是一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来主导这一个环节,以生教生,效果更好。然后再让全体同学动手去做一做,画一画这条鱼。
最后再汇报,让学生说说画曲线的三个步骤,说自己的发现与解决办法。同时老师结合学生的演讲,示范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再进一步说明曲线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介绍画水滴的方法。
这样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学习信息技术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养成看书、做事胆大细心的.好习惯。
2.巩固新知
学习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后,要让学生把曲线工具与其它工具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并提供给学生以选择学习的机会,在画鱼与画水滴之间让学生自己选择,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作业去完成,有利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是“巧巧手”。
学生画完后,老师展示画得好的作品,特别展示学生中画的很漂亮的或者有创意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一样的工具只要灵活应用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授以“巧巧手”的称号,并以掌声鼓励。
(三)找规律(小任务二)
师(边讲边示范操作): 是多边形工具,多边形工具的用法是先按住鼠标左键拖曳一条线段,然后就可以在画面任意处单击,画笔会自动将单击点连接起来,直到你回到第一个点单击,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多边形了。
生操作:
1.要求学生快速画一个三角形,并记住绘画方法与步骤。
2.要求学生快速画一个四边形,并记住绘画方法与步骤。
3.要求学生快速画一个五边形,并记住绘画方法与步骤。
让学生总结,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绘画规律,如果一时学生语塞,可以引导学生留意画图规律[有几个角,鼠标只要在相应的位置单击(N-1)次,最后一个角只要双击鼠标,就可以自动闭合图形(其中,N为图形的角数。)]。然后让学生依书上说明画五角星,难度也就降低很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讲评作品:鼓励画得好的学生,“你画得真好,老师很佩服你,你太棒了!”
(四)用心灵作画(小任务三)
作画之前,老师介绍奥运会火炬的由来。
奥运会的火炬仪式,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相传,古希腊的奥林匹亚山是众神的栖息之地,当地人们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隔4年就要祭祀一次众神。在圣地奥林匹亚祭祀时,人们还要进行短路竞赛活动。哪个运动员首先从祭司手中接过火把,把火神普罗米修斯前祭坛上的圣火点燃,他就是胜利者,他还将被视为英雄而受到人们的尊敬。运动会中进行的“火炬接力”活动,是从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德国长跑运动员到希腊奥林匹亚点燃火炬,然后一个接一个把火炬传到柏林运动场。我国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首次举行了“火炬接力”活动。
< ……此处隐藏13960个字……时是先选定再操作呢还是先操作后选定。4、练习:请说出下面两段文字分别应用了哪种对齐方式,并在Word中输入下面的文字,设置相应的对齐方式和字体颜色和显示方式。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4这是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编),第一课《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的内容,本教学为1课时,这是平时的随堂课。我所担任的信息技术课上,由于班级人数远远超过计算机的数量,在这里基本上两个人共用一台机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他们来说信息技术课是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对本节课上所提出的创建快捷方式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让会操作的学生稍加示范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分三部,一是文件的查找,二是创建快捷方式,三是更改“快捷方式”图标,这三点都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中第二部分学会创建快捷方式,学习内容是:例:在桌面上创建“Winword。exe”的快捷方式,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重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并交流探索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竞赛活动,体会合作与竞争的快乐,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以及整个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用竞赛的方式推动和激励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给学生10分钟自主探究,最后给5分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以下片断是在讨论结束后在课堂上出现的。
案例描述:
师: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请各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生:(学生回到座位。)
师:刚才无论是在自己探索还是在小组讨论上,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很投入。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考察我们每个小组的成果的时候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我再强调一下我们的考察方式。我将按照顺序,从A组到E组,E组结束后,如果还有其他方法的,我们再从A组开始。好,下面先请我们A组推荐一位同学。
生:(A组代表)单击开始菜单,指向程序,指向word,拖动到桌面上就可以了。
师:(心中想,这只是把菜单中的快捷方式拖到了桌面上,只是快捷方式的移动。)这是我们A组代表的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其他组的学生)他用的这种方法不对,这样在开始菜单里就没有了。
师:(故意装作不知)真的吗?请你来给我们检查一下。
生:(学生示范)
师:果然,原来在菜单里的那个word快捷方式没有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生:被A组的同学移到桌面上了。
师:看来,我们每组的代表同学要获得全班同学的肯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极具挑战性的。所以接下来的各组同学千万要注意自己的操作和语言。下面有请B组。
……
生:(E组代表)首先通过开始菜单中的搜索文件和文件夹,找到word的源程序Winword,然后剪切Winword,再回到桌面,右击粘贴,就完成了。
师:(心中想,这样是将源程序移动到了桌面上,学生应该会发现。)E组同学也完成了,再请其他的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其他组的学生甲)老师,这个不是快捷方式。
师:那你能告诉我们你的理由吗?
生:快捷方式的图标上有个箭头,这个没有。
师:很好,很不错,我们这个同学的观察力很强,他从图标上发现了判断是否是快捷方式的方法。
生:(其他组的学生乙)我知道,老师,这个是源程序,我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
师:好,那就由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生:(很快地删掉了E组代表剪切在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并且用另一种方式在桌面上建立了word的快捷方式。)
师:(心想,糟了,他都把源程序删了,连word都不能用了。)好,现在请你用你创建的快捷方式来打开word程序。
生:双击打开。(电脑上显示错误)老师,出错了。
师:真的有错误了,到底怎么回事啊?哪个同学来帮帮他?
生:(其他组的学生丙)肯定是快捷方式错了,我来。(重新建了一个快捷方式,仍旧出错)。
师:看来不行哦,还有其他同学来帮忙吗?
生:(其他组的学生丁)老师,我刚刚看到乙好像把E放在桌面上的Winword删了。我想可能不删它就可以了。(从回收站中还原,再次尝试打开,成功。)
师:这位同学很好。他能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活用起来。我们说过Winword是word的源程序。如果源程序都没有了,程序当然就不能用了。不过,还好,我们的丙同学只是将源程序丢入了回收站,没有彻底删除,否则,我们的word就真的`不能用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把程序的源程序放到桌面上,以免被人误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教学反思:
在上述的案例描述中,出现了两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两个动态资源的产生都是在学生探究操作之后。说明部分学生对“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这个题目还不够了解,还有部分学生无法区分快捷方式和源程序。原本让人头疼的意外错误,在老师和学生的耐心倾听和真诚期待中,竟然也带来意外的精彩。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的情况。针对各种意外,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或呵斥指责,只能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源于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课堂上我们应该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外,善于发现意外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上述片断中,一个是当学生使用拖动的方式将开始菜单中word的快捷方式放置到桌面上,这个教学的资源可以说是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够考虑到的,不过也将它算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是因为不知道这个资源是否会出现,或者会在何时出现。另一个是当学生将word程序的源程序Winword剪切到桌面上,并在无意中将其删除,这样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说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防不胜防的。如果说学生产生的第一个资源是错误的话,那么,这一个资源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了。错误的产生,不可避免地会对教师设想好的教学过程有所冲突,面对“错误”的问题,教师展开了师生、生生之间自然且智慧的对话,“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碰撞,只有深层次地对话才有闪光的生成。
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并存。胡适说过:“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成功自古无。”学生在尝试和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也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教师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索,最后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所以,我们不要怕学生在尝试中出错误,因为错误也可以成就课堂的精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