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21 19:58:18
电路教学设计

电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知道电路有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通过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探究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主要教学内容

1.电路有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2.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3.家庭电路等常见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针对两个暗箱进行演示实验。

2、探究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

请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出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的电路。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对两个暗箱的连接情况作出猜想。

学生互相讨论并试着连接。将成功的电路连接在导引卡上用电路实物图表示出来。

用实物投影交流探究结果。

对照电路图教师介绍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并联电路中干路、支路的区别。

提问:通过探究,你现在是否能分析判断出暗箱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师指出: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都可以实现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因此要区分两个暗箱的连接方式,还必须对两个电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反思:利用暗箱引入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对原因的合理猜想会使接下来的探究事半功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用电路图直观地表示电路的连接情况,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借助电路图介绍概念,直观形象。通过学生的思考,对探究结果是否能解决“暗箱问题”做出评价。

介绍两种连接方法的电路图。

3、比较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探究活动:

(1)去掉一只灯泡是否会影响其它灯的工作?

提问:教室里的日光灯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

(2)开关位置的改变能否改变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对探究过程作出简单评价。

提问:通过比较,请归纳出造成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判断:

a)教室中的日光灯是如何连接的?理由是什么?

路灯是怎样连接的?理由是什么?

b)节日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

c)冰箱的压缩机和灯泡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反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比较。学生通过亲手实验,再现课的开始教师的实验过程,判断出暗箱的内部连接方式,又一次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利用刚分析出的两种电路的特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使学到的知识立即得到反馈。

利用教师提供的表格将实验现象有序地记录下来,有助于比较得出结论,同时也让学生得到方法的引导和借鉴。比较归纳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电路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知道安全电压

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 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课(2')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导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习

1、安全电压(5')

人体也是导体,对于人体的触电现象学生较易理解。基于这一点对本知识我设计下面的师生互动过程:

(1)教师提供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危害)和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U=IR推导出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既应用巩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是每个人的电阻都一样大,而且同一个人的电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而着重指出: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感受科学的辨证关系。

2、用测电笔辨别火线(5')

出示教材中的图13—17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它的各部分名称,接着教师用测电笔演示教材图13—18的测电笔的正确和错误的使用方法。

教师要告诉学生:在使用测电笔时,应先在有电的地方试一下,检查测电笔是否正常,防止造成误判,发生触电事故;在正确使用测电笔下,若测电笔的金属笔尖接触火线,则氖管发光;若金属笔尖接触零线,则则氖管不发光。

测电笔只能在对地电压250V以下使用。不可用它碰高压带电设备。

3、安全用电常识(10')

触电事故的发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取下面的具体做法:

(1)学生阅读课文,对触电事故有一个初步认识。

(2)通过媒体展示触电的类别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分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充分利用群体的思维讨论得出触电类别及其触电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采取讨论这种学习方式也符合初中 ……此处隐藏20448个字……,然后并接在灯L2两端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由此可以判断 ( )

(A)灯L1断路。 (B)灯L1短路。 (C)灯L2断路。 (D)灯L2短路。

4.如图20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R2为40欧,当电键K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1安,则电源电压为______伏。若电键K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______安。

图20 图21 图22

5.在图2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当电键K闭合时,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V的示数为6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6.如图22所示,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 ( )

(A)电流表A示数不变,电压表V示数不变。

(B)电流表A示数不变,电压表V示数变大。

(C)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变大。

(D)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不变。

7.如图23所示,闭合电键K,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图23 图24

8.在电路中,发生了如图24所示的现象,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除两个灯泡外其余部分均完好,现有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在不拆开电路的情况下,请挑选合适的器材判断电路的故障,写出两种判断方法,包括所用器材、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姆定律精练

1如图105所示,电源电压为36伏特,灯泡L1电阻为10欧姆,闭合电键后,通过L2灯泡的电流强度是0.9安培,求干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路的总电阻。

2.如图106所示,已知电阻R1=6欧姆,通过R2的电流强度I2=0.5安培,通过R1和R2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2:3求R2的阻值和总电压U。

3.如图107所示电路,当电键K闭合后,安培计的读数为2安培,伏特计的读数为6伏特,如果R1=3R2,求电阻R1、R2的值。

4.如图108所示,电源电压为15伏特,电阻R1=R2=10欧姆,求下列情况安培表和伏特表的示数。

(1)当K接通时;(2)当K断开时。

5.在图109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U,电路中的电阻为R1,通过安培表的电流为I1。若想得到通过安培表的电流为3I1,需要和R1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R2?

6.在图110所示,R1=20欧姆,R2=60欧姆,电源电压为12伏特。

(1)当电键K1断开,电键K2与B端接通时,求R2两端的电压。

(2)当电键K1与C端接通,电键K2与A端接通时,求安培表中通过的电流强度。

7.将2欧姆的电阻和6欧姆的电阻并联,如果2欧姆电阻上的电压为6伏特,那么通过每个电阻里的电流强度和并联部分的总电流强度各是多少?

8.在图112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4Ω,R2=1Ω,R3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12伏(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用的安培表量程是0~3A,伏特表的量程为0~6V,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安培表、伏特表都不会损坏,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至少多大?

9.在图113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是5欧姆,干路中的电流强度I是0.5安培,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2伏特。求:

(1)通过R1的电流强度;

(2)通过R2的电流强度;

(3)R2的电阻值。

10.图44中定电阻R1、R2和滑动变阻R串联,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 ]

A. U1变小,U1/U2也变小 B. U1变小,U1/U2不变

C. U1不变,U1/U2变小 D. U1不变,U1/U2也不变

电路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知道电路有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通过探究实验的观察、 比较,探究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按要求画电路图及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串联、并联电路的识别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科学探究、讨论和交流、讲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

怎样使两个小电灯亮起来?

二、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1、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应当怎样连接电路?

2、探究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电源、两只小灯泡、开关和导线。尝试着连接一下。

3、将学生连接好的一个串联的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进行演示,讲解。再将学生连接时的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演示、分析。然后请学生总结出什么是串联和并联。

4、总结:

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请同学们再分别用这两种方式连接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1)、在串联电路中把其中一个小灯泡拧下来再装上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2)、在并联电路中把其中一个小灯泡拧下来再装上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3)、在串联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泡,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4)、在并联电路中再并联一个小灯泡,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5)、总结: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相同。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只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彼此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6)、交流和讨论:

小明房间内的吊灯和壁灯如何连接?开关应该如何连接?

画出吊灯、壁灯、开关连接的电路图。

(7)、学生阅读 生活物理社会,

了解彩灯和冰箱灯的工作原理

思考讨论

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思考、总结

进行实验操作,并画出电路图

学生进行实验

思考和总结

学生完成电路图并交流

《电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