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17 18:06:2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全班认读词语卡片。

2、开火车个别认读。

3、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天有多大?)

三、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师:青蛙和小鸟是怎么争论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吧!请同学们三人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学习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说的话;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2、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⑴指名读第一次对话。⑵交流读懂了什么。⑶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可加上适当的动作加以理解。

第二次对话:

⑴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⑵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

⑶实验:用课本裹成圆柱形看天花板,并交流发现了什么?

⑷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⑸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第三次对话:

⑴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⑵用“一……就……”说话。

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四、教师小结

1、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回答)

2、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习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20寓言两则之《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见多识广

天有多大?看事物要全面

青蛙井口那么大目光短浅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便知道:坐在井里看天。可是,“坐井观天”是个成语,它有一定的寓意,而体会它的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这则成语的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支持者和帮助者。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于是,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3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悟这一成语的寓意。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声音很小,而且读不出青蛙和小鸟对话时争论的语气。后来,我在旁引导,并鼓励他们。为了更进一步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看一看,这使学生情绪高涨,因为他们尝到了动手的乐趣,学习的乐趣。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的。此时,教师再适时引导:书卷起来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样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事物呢?学生便从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语的寓意: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某一部分。最后我又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我不难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的能干、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

4.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悟语言,学习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

著名的法国作家雨果的叙事诗《贫苦人》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馈预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穷人》,它是一篇短篇小说。

(板题,读题)

(交流预习成果:

指导观察字写得是否正确,工整,是否写得美观,并引导学生发现词语分类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体悟情感

理清故事中描写了哪几个人物

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呢,作者描绘哪个人物用笔墨最多?

对于主人公桑娜,通过预习,你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年级下册桑娜给你留下的印象?

请同学们先选择这些特点中的其中一个研究,具体步骤是1.默读课文2.找到相关内容的段落3.画出体现这个特点的词语和句子4.再带着体会朗读朗读。

自学后请研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讨论交流。

(三)交流学习,读中领悟……此处隐藏21785个字……式,设计多个层次的说话练习,不但让学生人人尝试练说,还可以对学生口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进行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

二、创设情景,玩中把话说具体

1.说了那么久,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心里一定痒痒的,想玩游戏啦!你看,可爱的小丑也来了!【贴出小丑头像,学生马上会发现小丑没有鼻子。】

2.大家不用急,小丑的鼻子在老师手中呢!现在老师请坐得好的同学来帮小丑把鼻子贴上去吧!

3.我们玩游戏也要守规则呢!

【出示课件: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在小丑前转一圈后把鼻子贴上去。】

4.请四位同学上讲台贴鼻子,同学们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

5.从大家的笑声和掌声中,老师知道这个游戏很受欢迎!谁来把刚才你看到的其中一位同学是怎样玩游戏的说一说?

【出示课件: 把鼻子贴到 去了,我觉得 。】

6.请三位同学说一说,每一位同学说了,老师作评价。

7.小结:我们在口语交际时除了声音要响亮,态度也要自然大方。【板书:自然大方】

8.老师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呢!让我们先在四人小组里练习练习吧!除了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说,我们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

【出示课件:四人小组交流:①可以说说贴鼻子这个游戏怎么有趣;②可以说说游戏是怎么玩的;③可以说说你的心情;④可以说说同学们看游戏时的表现;⑤还可以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

9.老师巡视,个别指导【引导四人小组中不爱说、不会说的孩子】。

10.大家在小组里说得十分热烈,现在请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其他同学可以在台上汇报的同学讲完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出示课件:可以从这些方面评价同学的口语交际:①声音够不够响亮?态度够不够自然?②说的话是不是完整?③你认为有哪一句话说得最好?④有说得不好的地方吗?应该怎样改正?】

11.我们在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出要注意文明有礼。【板书:文明有礼】

12.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到位时,老师作适当补充。

13.总结:今天我们第一次学习口语交际,课堂上,大家都敢说、爱说,还说得很不错呢!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实际运用,实际运用又可以促进学生合作、沟通、互动、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个教学环节,把孩子们领入活生生的游戏情境,并以此为交际话题组织孩子们交流观后感。在学生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的相互评价更能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从而更积极地进行交流。】

三、拓展延伸,分享交际的快乐

下课后,请你找邻居、小伙伴、亲朋好友……找更多的人说,把游戏中有趣的部分告诉他们,让大家一同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向课外延伸,凸显其生活性和实效性。这个教学环节,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寻找更多的平台,使课堂学习所得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板书设计】

有趣的游戏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像一个窗口——小丑展示了游戏的乐趣,文字则把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得清清楚楚。】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事?(种花生,过收获节) 理解详写和略写。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以课文为例,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一)默读 “过收获节”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①出示父亲说的话,齐读。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 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6、读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齐读。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三、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教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课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处理课文详略得当,对于课文的重点进行深入地讲解,并通过朗读指导和课件的运用,深化了课文情感目标的落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教室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涌现出很多奇思妙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