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读后感

时间:2025-08-17 06:54:22
《有效教学》读后感

《有效教学》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效教学》读后感1

假期我阅读了华应龙老师的《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一书,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其中谈到了在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其中有许多老师的感悟让我觉得这些似曾就在昨日,在我教六年级的时候,我的学生也出现了同样的错误,但当时的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细节就粗略带过,现在想想竟是错过了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学生的每一份思考都闪烁着光芒,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共同思考,让纠正错误的`过程成为彰显错误价值的过程。

一、改变教师的错误观念。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想起之前自己在讲课的时候,总是希望把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完美无缺,避免让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错误,学生有了错误也是一带而过,纠正完正确的做法就觉得学生已经学会了。当看到书中记录的教师在坦然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路径了解之后让学生相互辨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做法实在让人钦佩!正如一位心理学家的那句话: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应该成为让学生出错的地方。在真实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有真正的学习,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学会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和课堂上的“意外”,并充分利用,将其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要巧妙地利用资源,因势利导,化弊为利,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学生的出错,让学生之间相互辨析,通过真正的思考,他思考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课堂中,教师的赞赏、同学们的掌声又能使他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增强他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课堂绽放精彩。

三、关于未来教学的思考。

现在的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教育的功能也要为人的终身发展考虑和服务。本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更让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培养循规蹈矩的书**,而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来接替我们更好的生活下去。数学课堂正是如此,数学学科对于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又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善于思考、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善于包容,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为国家培养有能力、有抱负的青年人。

《有效教学》读后感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水喻书,可见读书的作用之大。读书,读好书,能不断补充自己的新知识。试问身为老师,你想不想成为那沁人心田的涓涓活水?

我偶获余文森教授的《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一书,如获珍宝,匆忙拜读,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但在理论层面上论述了有意义学习和发展性教育,同时也在实践方面给了我启迪。如果高效教学是对课堂的基本要求,那么卓越教学则是对课堂的理想要求。由高效迈向卓越,不但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效率更高,而且能使课堂的教学过程更有人性、更有意义、更有境界、更有内涵、更有品质。教师要在课堂中自我突破、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让学生增强自主意识、自学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性的人。卓越教学能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得可以利用。就如余教授所列举的实例,10岁的英国小女孩和父母在泰国海滨浴场游泳,看到海洋中有气泡上升,凭借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她很快意识到是海啸要来了,并将这个前兆告知了附近的人,结果附近无一人因此死亡。所以,卓越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追求卓越,教师要秉承立德树人理念。我们要了解德的`内涵。德,即道德,品行,德也指一种信念,德是人的一种修养。罪莫大于无道,怨莫深于无德。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同事,曾说过一句话,让我时刻铭记,她说:“我们树人,要先让学生立德。”厚德载物,是国家兴盛万众归心的根本。

卓越教学是有深度、广度和温度的教学,老师们不应固守学科壁垒,要打开学科的边界走向综合,让学生能放开思维、敢于创新,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让他们有安全感,让课堂充满人性和善意。追求卓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请捧起这本教师的精神食粮,一边阅读,一边成长吧。

《有效教学》读后感3

本书是关于研究"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专着,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着重从理论的前瞻性宏观引领层面上,分别阐释了教学与德育相割离的现状,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客观依据,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关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操作原则,教师德育素养的提高等五个方面;第二部分主要是结合各学科教师的全程教学,在备课、上课、评课、辅导、命题等多种教学行为中如何具体有效地落实德育,通过理论结合教学实例的深入剖析,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众多鲜活的、富有实效性的和可操作性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部分,名优学科德育教学实录展示,主要介绍了吉林省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实践探索。读了这本书,让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深刻的体会,下面就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我 ……此处隐藏14496个字……》读后感14

《有效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家加里.鲍里奇的作品。它与一般的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书籍不同,它是基于一项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而总结成书。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经过实践所证明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理论,而且一些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在我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加以运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阅读《有效教学方法》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上好一堂课,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一、目标明确

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入课外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以把内容引申出去,都会起到事半功倍。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学大纲,通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的整体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二、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在一节课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但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重点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还有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疑问应保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有效教学方法》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因为我体会到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三、方法得当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多样地或者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又是《有效教学方法》中的好方法,因为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四、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通过学习知道,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阅读这本书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品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真正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怎样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感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当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才可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有效教学》读后感15

读了《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学生如何更有效和教师如何教学更有效。

有效学习可用九个字来概括,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听说”。有效学习就是学生多听常说,提倡学生多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这样就打破了旧式的“哑巴英语”。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英语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

有效教学也可用六个字概括: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发展及学习过程,才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才会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一书,着重探讨拉如何使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真正进入课堂之中。通过介绍西方课堂设计的`理论和教学策略,总结国内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为我们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之前,我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大概念较模糊,通过学习,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概念有了清晰理解。教学模式往往都包含内在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效果评价等几部分。一般来说,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它不同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通过“调控”来指导教学活动,比起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其内涵更丰富。

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教学范式,它有一定的实现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之相比,教学策略则相对比较灵活,它能根据目标的变化而调整,有时甚至会根据情境的变化,打破教学模式的束缚,并做出改变。同时,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教学策略的建构和使用也有助于形成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的相互活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活动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的方式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大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看完《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后,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相关知识。与此同时,也深感以前所熟悉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越来越难以应对教育改革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挑战着教师的角色的定位,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学习着的角色。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因此,我作为一名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观念,应该自觉、自主、自动的学习。终身学习不仅应成为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只要在教学上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变革,才能使教育过程成为个人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学会教学的各种策略,如提问策略、练习策略、评价策略等,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

《《有效教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