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x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陈情表》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五第2单元的第7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之情,内容包括文言文、现代文、西方文学等等,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如何将无形之情运用语言变得生动具体。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表,作者用凄恻婉转的语言对亲情、忠情、为难知情生动而真切地陈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人垂泪,并无法拒绝。因此,在此篇学习中,对抒情方法和语言的分析尤其重要。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备课。高三学生语文知识有了较丰富的积累,逻辑思维也初步成型,对语言风格的体察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对于比较难懂的文言文的写作方式掌握还不够。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凄恻婉转,写作富于技巧,学生可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在了解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学习写作方式。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口语表达及写作的`环节,学生可借用对比阅读有意识地训练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领悟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增强承担家庭责任,照顾老人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我将利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大意,理清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因此,我将重难点设为: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领悟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文为文言文,内容时代距今比较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文言句子切入,引入到与文章相关的部分上。我会设置这样的引导语:相信同学们都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选择为朝廷尽忠,就必定无法赡养家中老人;选择尽孝膝下,就无法报效国家。这大概是古代臣子最恐惧的选择题。然而,当你不得不选的时候,你会怎么选,又该如何维护你自己的选择。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西晋将领李密是如何做的。除此以外,本文还涉及到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对“表”这种特殊文体的了解。此两部分在导入课文之后须进行讲授。这样学生才能在进入课文之前做好较为完备的准备工作。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给同学们3分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用幻灯片出示关键词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加以讲授、正音。
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是谁向谁陈情?陈的什么情?
这是一个主旨型问题,文章的所有陈情,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通过阅读每段的首尾句,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答案。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对文章框架有了整体上的把握,为我们下一步从细节上深入做好了准备。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是如何支撑逻辑框架的,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物形象是如何从时间描写中提炼出来的。本文中心是陈述情感,背景是作者欲尽孝而无法尽忠而向皇上陈情。因此,本文的陈情就不能狭隘地局限在自己的亲情上。本文的情感线索脉络,以及作者是如何以情述理,以理辅情,就尤为重要。
在这一部分,我一共设置了三个围绕“情”的问题,分析文章的情感走向。
1、文章开始,作者为什么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二段可以看出新晋多次试图对蜀汉旧臣李密起用?李密又持何态度?
3、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这三个问题是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接触上,从情的角度来分析文章的情感走向,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老师讲解,会明白文章的情感走向是从亲情出发,谈到忠情,又过渡到理的角度,使文章饱含情感,又不失理性。为下一步探讨艺术特色做好准备。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在上一个环节对文章的情感走向进行了了解和分析,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本文在语言上有何艺术特色?
这属于半开放型问题,答案不唯一,但回答时须遵循一定地方式,即以文本为基础,分析具体语句。通过这个环节,同学们需要所讲授的方法自行分析,同时回答的过程也是一次小小的口头表达,学生须将自己的观点逻辑化,并且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说明表述,在说明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合适的表述方法。这是一个拓展思维,训练表达的实践环节。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最后,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结合《出师表》,对比分析两者在陈情的方式上有何异同。要求:结合具体语句,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本次作业既巩固了已学知识,又练习了书面表达。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上板书的内容即明确了文本的情感走向,又从内容解读了课文。简洁清晰明了。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必修五第二单元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本单元话题是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旨在让学生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就文体而言,是文言文也是散文。按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是高中生必须达到的目标;从散文的角度学习文学作品《陈情表》,要按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引导学生感受《陈情表》感人至深的思想情感,理解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此处隐藏4356个字……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性查,预习不到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
过程
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
2、解题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没有必要展开讲,但要提示学生要和瓦岗的李密分清。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
4、范读正音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
5、朗读指导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因为没有学生,这个环节也没有进行。
6、学习第一段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梳理结构简单赏析,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一般时间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
7、课堂小结,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
8、作业布置:这个讲课时一紧张忘了,其实作业有两个,一是背诵全文,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提问检查。
五、说板书设计
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张,把字音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运行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步的更快。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
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6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
陈情表 (板书)
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
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引入课文内容
4、范读正音
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6、学习过程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强调字音),梳理结构简单赏析(板书内容)。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三是巩固词句、通假字、文言实词。
7、课堂小结:
《陈情表》这篇文章,它的动人之处也就在于李密将孝道表达地情真意切。从小抚养自己的祖母已到风烛残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正需要自己养老送终;李密再三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解决办法,还作了“生当陨首,死当给草”的保证,晋武帝终于被李密的苦情、亲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动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同学能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8、作业布置:
巩固本文所学内容。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