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的评课稿(优)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的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英语的评课稿1《Toys I like》是3BModule2 Unit2的一课内容。我也已将这一课内容教授完毕,但是与陈老师的一课相比较,我的课就显得比较单一,设计思路似乎也比较狭窄,也可以说是属于"传统"型的,并没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由此也想到,我班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实在也不能太怪罪于那群孩子们,纯属"教导无方"。
陈老师的课在教授单词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拓展阅读。学生在学习了一些熟知的玩具的`基础上,她又介绍了三种传统玩具:翻花绳,元宵节的兔子灯,更有民族特色的京剧面具。通过这一节课,她班上的孩子不仅是了解了如何玩,对于其中的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能有所感受,更重要的是阅读技能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这节课上,陈老师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为话题,首先从简单的玩具翻花绳入手,先由教师演示玩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阅读文章。而传统玩具兔子灯以及色彩绚丽的面具,也为学生喜爱和感兴趣。因此,顺势呈现的5篇阅读文章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围绕着话题层层推进,轻松扫除了阅读时的障碍。
在这一课上,陈老师基本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有的是教师提出关键词,引导学生用关键词去理解整篇文章,有时利用关键问题来提纲挈领,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也有时学生自己排序,阅读完成的阅读文章。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由易到难,从扶到放。这样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所获也更多。
这一堂课是值得我去学习的,如果说还有什么建议的话,我认为在教授传统的京剧面具的时候,还可以介绍一下西方国家的一些面具,这样学生可能对外面的世界会了解的更多,也会与我们传统的京剧面具有一个比较。英语学科强调学生能够乐于了解外国文化习俗,我想如果能设置这样一个环节,学生也一定会乐于接受的,教学效果可能也更好。
观察了一下陈老师出示的5篇文章,单篇文章的字数就达到了80左右,这是我班的学生所不及的。当然,这也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这期间需要我去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这过程中学生也是会有发展的,阅读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小学英语的评课稿2沈老师撰写的英语说课稿,步骤清晰实在,训练扎实系统,设计动静结合,意图明确中肯。沈老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基本上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的教学思想,结合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通过“Let’s do” 、“Let’s play”、“Let’s sing”,直观演示等多种活动途径,进行愉快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目标达成率较高。接下来就说课稿中的第二大环节“新知呈现及巩固操练”谈一谈沈老师如何合理设计课堂活动的。
案例片段:
1.幻灯片出示教师的一天作息时间图,教授“thirty、forty、breakfast”。
①教学“thirty、breakfast”:幻灯片出示图片1,师指图中钟面询问学生时间,引出时间6:35(six thirty-five),教学“thirty”。接着师指着自己吃早饭的动作,引导学生说出“It’s time to have breakfast”,教学“breakfast”。
②教学forty:幻灯片出示图片2,同法教学forty。
③讨论图片3、图片4。
④幻灯片同时出现4幅图,教师用句型“I…at…”来总体描述自己的作息时间。在总结自己作息的同时,新授句型“I…at…”也给学生留下了初步印象。
(意图:出示学生熟悉的老师的作息时间图,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话要说,在了解老师作息时间的同时,不知不觉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s do:学生制作自己的作息表。教授句型“What time do you …? I…at …/ At …”“It’s late .”对于学生做好的作息表,老师用句型“What time do you …?” 询问,引导他们用“I…at …/ At …”回答;并用“It’s late.”来评价某些学生的作息时间。
(意图:由谈论老师的作息时间过渡到谈论学生自己的作息时间,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加上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在急于展示自己作息的情况下,必然要先努力学好本课的新授句型。)
’s play:转转盘。操练刚刚新授的句型,形式可以是:师转生答、生转生答、生转师答。
’s sing:学唱《What time do you get up?》,巩固新授知识。
(意图:游戏、歌曲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设计这两项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再次巩固了新授知识。)
评析:
一、活动的设计有趣味性
沈老师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老师的作息时间表引出新授单词和句型,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非常生活化。教师还注意利用多媒体、歌曲、实物、体态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沈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地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地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二、活动的设计有层次性
本课,沈老师在教学中先由老师介绍自己的作息时间引出句型“I…at…”,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时间表,通过谈论自己的时间表引出新授句型“What time do you …? I…at …/ At …”,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并且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了拓展性练习,挖掘了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能力,从教师的语言输入转为学生的语言输出,符合语言的习得规律。
三、活动的设计有生活性
沈老师这节课的设计非常的生活化,本身这节课讨论的句型就是作息时间,老师以自己的作息时间引出学生的作息时间,让学生感到非常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生活经验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亲身经历,属于直接经验。对于这些,学生熟悉、印象深刻且易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造各种真实的、学生所熟知的情景,更容易激发学生用英语交流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此处隐藏13512个字……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鲁老师以歌曲导入教学,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消除了学生一开始上课时的紧张感。
2、把全班按季节分成四个小组很有趣味性,并采用竞赛机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鲁老师能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活动的设计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同桌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了能力,如编写对话写在练习本上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操练语言的能力,而且兼顾到了锻炼学生书写的重要性;
4、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
对于本节课我的建议是:
1、在呈现问题时,老师要先把要求讲清楚,这样不至于影响学生听不清楚老师的要求,而不知道做什么。
2、在学生两人读过自己编的.对话后,老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转述一下,这样其他同学不会没事做,也做到了听说的练习,操练了口语。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1、课堂语言组织不够简洁。
2、学生有的单词发音不够准确,老师没有及时予以纠正,如单词like、best的发音,学生读的不够到位。
小学英语的评课稿21今天,按教研组要求观看了xx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其中一节课堂时录,让我感受破深,给我一些课堂口语教学的启示。
一、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方睿老师以往承担低段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老师们一致地认可和欣赏。她热情大方的教态,悦耳动听的韵律歌,活泼有趣的游戏以及美观新颖的教具都成为她英语课堂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法宝。而这次听方睿老师的课,同样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堂课里,我感觉方睿老师随着她的学生年龄的增长,变换了教学模式和方法,增添了些许成熟优雅,师生情感和谐发展。比如,课前的歌曲由儿歌变成了同学们喜欢的流行歌video欣赏;教学设计中少了机械操作的游戏,更多地引导学生连贯流利地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
二、简单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该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以清晰实在的印象。这堂课教学步骤并不多:歌曲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谈论, What can you see? 接着引出学生不能说的新授单词,再着说说what do you like? Why?然后再引入课文。但是,老师却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口语表达的机会。在她的课堂上,更多地听到的是学生的声音,而不是老师的声音;更多地听到的是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声音,而不是机械齐读的声音。在同学们的口语表达中,也感受到了她的学生有着丰富的词汇量。这与方睿老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她平时扎实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三、夯实基础知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色彩鲜艳,新颖美观的教具是方睿老师吸引学生的法宝之一;而这堂课,方睿老师一个课件一张嘴,同样也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着学生大量地进行口语表达。我想,此中不仅体现了她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也反映了她的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试想一个听课如天书的学生,是很难在一个没有游戏,没有五颜六色的图片的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我随手翻看了两、三个学生的课本,每课都记着老师补充的同类词汇,每课都有学生回家朗读背诵的家长签字。因为有着每天一步一个阶梯的艰辛,才能享受明天登上峰顶欣赏美景的喜悦。
小学英语的评课稿22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张沛老师对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原则把握的比较准确,对教材内容熟悉,对学生分析到位。因此,在教学整体设计上,能通过语境的创设,主题鲜明的活动和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在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其主要亮点是: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需求,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张沛老师利用学生所熟识的名人姚名通过对他的手脚等的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复习单词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单词中语音字母的.发音,如:eye leg heard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非常必要的,为学生养成整体拼读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活动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在安排上,从感性到理性,从体会到应用,循序渐进,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环节非常清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复习筑固人体的器官和描述器官的特征如long legs等等。
首先教师设计情境,进入主题。学生通过听教师描述猜东西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情境中。然后,通过猜字游戏,图片描述等加强筑固主题。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应用学习到的语言。以上活动的完成,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过程自然流畅,层次清楚。教师没有使用过于繁杂的语言和过于热闹的活动,在简洁明快的教学氛围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使学生在自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语言使用的能力。
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商榷的地方。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考虑为学生提供自评或互评的机会。如果学生进行评价有困难或不太准确,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养成用简单语言参与评价的习惯,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英语的评课稿23宋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英文歌曲和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生动的课件,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宋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歌谣,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宋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地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以上只是我对宋老师这节课的点滴感受,望大家更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跟我一起分享!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