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
2、练习通过人物的表现及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从周围的环境及人物的表现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故事片《邱少云》录相带、Hiclass(多媒体展示平台)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按要求自学课文,并讨论分段及段意。学习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朗读第一、二段。其它同学思考,这两段写什么?
2、浏览课文,找出最能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的词。(板:纹丝不动)
3、四人小组讨论:邱少云在哪些情况下做到了纹丝不动?(板:潜伏隐蔽、烈火烧身、英勇牺牲)
4、在"潜伏隐蔽"过程中,哪个词最能突出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板:更好)说明邱少云平时怎样?(板:训练有素)
二、学习第三段(4──8自然段)
(一)学习4──5自然段。
1、老师范读,学生思考,在潜伏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
2、讨论以上问题。(简答)
3、小声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当敌人使用燃烧弹以后,作者听到了什么声音,闻到了什么气味,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板:听到、闻到、看到)
4、当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邱少云做了什么?(板:严守纪律)
(二)学习6──7自然段。
1、指读第6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烈火烧身时,邱少云有没有办法救自己,作者有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他们能不能这样做?为什么?(不回答)
2、这时,作者会想到什么?(板:想到)
3、用Hiclass映出课文后的问题,指名读课后问题后,同时播放第七自然段录音。让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看课文边思考。
附:课后问题:认真阅读"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这段话,回答下列问题。
(1)"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这时,"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3)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又"忍不住不看"?
3、讨论:
a、"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火刚烧到邱少云身上时,"我"的心情)"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板:紧张、担心)
b、作者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
(师述:那么我们学到后边的课文时,再来看邱少云究竟有没有跳起来,叫起来。)
c、"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是什么时候的心情?(这是作者看到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时的心情。)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板:痛苦)讨论:"迷糊"一词的用法及作用。(板:迷糊)
d、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又"忍不住不看?"(不敢看,是因为不忍心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活活地烧死。忍不住不看,是因为希望火能奇迹般地熄灭。(板:矛盾)
(三)练习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师述:学到这里,我看同学们的心也都绷得紧紧的,请大家带着和作者同样的心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1、讨论该怎样读。
a、语调(低)。b、速度(慢)。c、声音(颤抖)。d、给人以含泪叙述之感觉
2、听录音范读。
3、练读。
4、指两名同学读,并简评。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自读第8自然段,找出第8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讨论,这个比喻句好在哪里。
2、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
a、用Hiclass捕捉播放电影《邱少云》中,"烈火烧身,英勇牺牲"的片断,同时播放第8自然段的录音。
b、定格观察邱少云牺牲时的外部表情。
c、讨论:联系作者的感受,邱少云的外表以及当时的环境等方面来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
d、抓住"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与前文对照,(①潜伏时间长②环境恶劣③作者的担心)邱少云为什么能像这样严守纪律。(板:为了胜利)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第四段,这一段写什么?
2、"才20分钟","才"是什么意思。
3、联系第八自然段,分析两个"才"字的意义、作用。
a、在多媒体Wind系统中,出示这两句话:①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②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两个"才"字用大号字并用红色标出,加上着重号。
b、讨论、比较、分析。
运用多媒体切换、删除的功能。把①、②句进行比较。第一句去掉"才",加上"才"进行比较。第二句中的"才"换上"用了"与原句比较。
c、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内容:
第一个"才" 第二个"才"
①时间长①时间短
②承受巨大痛苦②部队受鼓舞
③体现邱少云精神可贵③邱少云的牺牲是值得的
4、讨论:第四段该怎样读。
a、"为邱少云报仇"这句话该怎样读?
b、朗读9、10自然段时,在感情表达上有何区别?
c、朗读9自然段与7自然段时,有何区别?
5、你认为邱少云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伟大的战士)
6、感情朗读全文,用几句话写出邱少云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己的感受。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三)学习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此处隐藏1526个字……这个“才”字表示时间很短,说明在邱少云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很快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2.齐读最后一句。(1)1952年10月12日指的是哪一天?(1952年10月12日指的是邱少云牺牲的那一天。)(2)这篇课文为什么把时间写在最后?(课文把时间写在最后表现了作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也使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分小组讨论: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怎样分段?(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是要夺取“391”高地;事情的发展是伪装潜伏;事情的高潮是邱少云同志烈火烧身,以惊人的毅力完成潜伏任务;事情的结尾是战斗胜利。这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写文章。另外,这篇课文还可以按时间分段。决定了任务是第1段;天不亮就伪装潜伏是第2段;到了中午邱少云同志被烈火烧身,英勇牺牲是第3段;黄昏时分完成了任务是第4段。)
(2)说说每段段意和全文的主要内容。(第1段:志愿军决定攻下“391”高地。第2段:“我们”连潜伏在“391”高地一条隐蔽的山沟里,同志们隐蔽得很好,邱少云隐蔽得更好。第3段: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同志壮烈牺牲。第4段:部队在邱少云精神鼓舞下,迅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主要内容;本课记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我军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3)概括本文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为了革命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五)总结写作特点。
1.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时间顺序安排材料。
2.以“我”的心理活动侧面烘托英雄的光辉形象。(由于环境特殊,又用第一人称写作,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我”的观察,“我”的内心活动,突出了邱少云的高大形象和优秀品质。如果我们写《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一类的作文,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六)背诵第6至第8自然段。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6至第8自然段。
3.找出本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它的作用,并将比喻句抄写在摘抄本上。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3一、引读课题,创设情境
1、(点击课件,呈现课题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充满深情地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项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引读:“请再深情些!”(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引读:“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学生齐读课题。)
4、教师引读:“请再自豪些!”(学生齐读课题。)
二、通读全文,强化感知
1、教师设疑过渡:“同学们,邱少云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英雄呢?请大家自由、深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倾听同学的朗读。
3、组织交流:课文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装的发言,教师随机点拨(略)
三、细读词句,把握形象
1、教师解说过渡:“同学们,不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邱少云的英雄形象,更无法解读邱少云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带着刚才读书时的感受、想法和心情,仔细地、深入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给反映邱少云这位英雄的独特形象。”
2、自读感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等大多数学生读完课文并画出词语的.时候,指名多个学生上台板书找到的词语。(有“纹丝不动”“一动不动”“千斤巨石”“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发出过一声呻吟”等。)
根据学生的板书,教师用红粉笔圈出“纹丝不动”这个词语,并对其他答案随机点拨:“一动不动”就是“纹丝不动”,“千斤巨石”就是“纹丝不动”,“没挪动一寸地方”就是“纹丝不动”……
四、品读文眼,体悟主旨
1、教师总结过渡:“‘纹丝不动’这个词,我们在邱少云潜伏的时候读到过它,在邱少云被烈火包围的时候想像过它,也在邱少云壮烈牺牲的时刻强烈地感受过它。请大家快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的。”(学生快速默读,并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2、组织全班交流,重点对下列语段的诵读与学生的解读作随机点拨:
①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
a.“你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但是,读课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理解没有感情更不行。你得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情读出来,这才是真读书。”(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b.“如果你现在就潜伏在这条山沟里,面对这样的敌情,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怎么读这段话?”(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②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a.“你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这次作战计划一旦落空,391高地这颗毒牙不能不拨掉,志愿军的占线还有往南推移吗?(学生自由回答。)志愿军的战线不能往南推移,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还能夺取最后的胜利吗?”(学生自由回答。)
b.“如果你是这个班的班长,当你意识到这么严重的后果时,你会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c.“如果你现在就是邱少云,当你意识到这么严惩的后果时,你又会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③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a.“你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仔细读读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都在描写邱少云纹丝不动的感人形象。朗读的时候,你觉得强调哪些词,才能够让大家更清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b.“战斗结束之后,面对志愿军的各位首长、面对其他的志愿军战士、面对前来采访的各位记者,作为邱少云生前最亲密的战友,你觉得怎样朗读这段话,才能真正打动他们,才能真正令他们终身难忘?”(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3、教师充满激情地诉说:“这就是艰苦卓越的纹丝不动,这就是意义重大的纹丝不动,这就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纹丝不动!纹丝不动,是邱少云这位英雄的独特形象;纹丝不动,是邱少云这位英雄的伟大壮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