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

时间:2025-08-12 05:02:21
《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

《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四种种间关系的概念、解释四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举例说明四种种间关系。

2.通过结合实例,分析群落的结构特点,提高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3.认识群落的空间结构,了解生物形态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种间关系类型、特点、实例、数量关系。

【难点】各种种间关系的数量坐标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与多媒体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群落的概念、研究的问题以及群落的物种组成,大家认为群落中的物种是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呢?对,并不是,事实上生物种群间的相互联系,使得群落形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这是草原上猎豹捕食羚羊的场景,这是种群间的捕食关系,而种群与种群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捕食关系,种间关系还包括什么?又各自有什么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种间关系。

(二)新课展开

1.竞争关系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中反应种间关系的实例,提问:

(1)资料1中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大草履虫数量减少,双小核草履虫反而数量增加?(竞争关系;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能力强于大草履虫。)

(2)什么是竞争关系?(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活动:同桌讨论竞争关系的`类型,并试着画出数量坐标图。提问:

(1)如何用数量坐标图表示竞争关系中时间与个体数的关系?

(2)图中所呈现的竞争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3)你还能举出其他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例子吗?

(牛和羊;农作物和杂草。)

2.捕食关系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中反应种间关系的实例,提问:

(1)资料2中雪兔和猞猁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的数量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捕食关系;雪兔数量上升,猞猁数量也会随之上升,而猞猁数量的上升会导致雪兔数量下降,雪兔数量的下降又会引起猞猁数量下降。)

(2)什么是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3)如何用数量坐标图表示竞争关系中时间与个体数的关系?

(4)如何判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图中所呈现的竞争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被捕食者:数量多、先增加、先减少者;捕食者:数量少、后增加、后减少者;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5)你还能举出其他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例子吗?(羊和草;狼和兔。)

3.寄生关系和互利共生关系

活动:阅读教材73页种间关系的图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常有父母说孩子是“寄生虫”,你认为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寄生吗?什么才是寄生关系?

(不是;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我们经常会听到电视剧里说“同生共死”,生物有没有这种关系存在呢?

(有,互利共生关系。)

(3)什么是互利共生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4)如何用数量坐标图表示寄生和互利共生关系中时间与个体数的关系?它们又各自有什么特点?

(寄生:如果分开,寄生生物将无法单独生活,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互利共生: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表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5)你还能举出生物之间寄生和互利共生关系的例子吗?(寄生: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互利共生:大豆和根瘤菌。)

(三)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

查阅引用生物防治方法治理害虫的相关资料,并思考是利用哪种种间关系来进行治理的。

四、板书设计

《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2.通过观察讨论,运用归纳与概括,得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3.能够利用群落的结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4.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概念。

难点:影响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导入,提问:种群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些?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2.追问: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

(二)新课教学

1.垂直结构

(1)播放森林植物和动物的一段视频,观看视频后出示图4-11、4-12,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视频中植物有哪些?如何分布的?

(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由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

植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什么原因导致的?

(出现分层现象;由于光照导致。)

教师补充讲解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把这种分层的现象称为垂直结构。

(2)结合材料,提问: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什么条件呢?

(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

展示植物不同分层,鸟类种类不同的图片,提问:植物的垂直结构会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教师展示某草地群落水平结构的图片,讲解水平结构的概念。

展示某草原的分布图,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影响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师生共同总结。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都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巩固提高。

出示热带雨林的一幅图片,学生描述动植物的分布以及导致这种分层的原因。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作业:回家搜集一下我国的立体农业资料。

四、板书设计

《《群落的结构》高中生物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