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感恩自然。
2、通过活动与自然交流,引导学生与自然共同成长。整体上引导学生理解人与整个自然界都是相依存的。感受大自然对人类慷慨赠与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绘本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
【教学过程】
一、小手拉大手,追根溯源。
(一)诗歌导入,齐诵《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畅谈对诗歌的领悟。
(二)布置任务。
让学生共同探讨图例中呈现的内容,从自己的.吃、穿、住、行、学习等方面,选定合适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自由结成小组,与爸爸妈妈一起追根溯源,寻找他们的“老家”。大手牵小手,表达感恩。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上一环节的活动成果。
二、教师点评、引导。
畅谈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自然表达感谢之情。大自然中的快乐。
师:在大自然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很多快乐。大家一起谈一谈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室感受到的快乐吧。
三、齐诵小诗。
在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关注小诗中的细节,感受与自然亲密接触时美好愉快的心情。
四、绘本共读。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总结单元,延伸至课外。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血缘关系,能正确地称呼家人。
2、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谊,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与家人之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来到我家
1、师:同学们,你们的出生对于你们的家人来说,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呢?谁能讲一讲自己的生日是如何度过的
2、师: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关于家人的称谓,你们都了解这些称谓吗?这些称谓都与你们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3、教师点评:了解“我”的到来给家里带来的喜悦,体会“我”的生命对家庭的重要。
二、我的家庭树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家庭称谓歌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指导学生边听歌边结合教材中的家庭树,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
2、设置情境。通过表演“课本剧”来加深家庭成员称谓的印象。
3、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看一看我们的身上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家人的影子。
抽生回答自己与家人长得相似的地方。
三、家人的故事
1、小组分享自己家人的故事
2、指名回答自己听故事后的感受、想法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情感与态度
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激发爱自己家人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养成懂得体贴家人,回报家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及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感受和家人一起时的快乐及家人对自己浓浓的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调查:学生对自己家人的要求是否理解。(如:受到家人的批评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
2.教师给学生家长写一封信,请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把为孩子付出的辛劳写下来。
学生准备:
1.搜集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
2.搜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物品,如:小衣服、小手印等。
教学过程
一、我的成长
1.导入: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一些物品,现在把它们展示出来吧!谁愿意把自己小时候的物品介绍给大家?
2.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物品向大家介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小时候的物品与自己现在的物品的变化中感受自己渐渐长大。
(1)当学生展示自己小时候的衣服时,教师提问:这是你几岁的时候穿的衣服啊?看看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啊?
(2)当学生拿出自己小时候的小手印时,教师提问:这是你几岁的小手印出来的啊?教师发自内心感叹道:好可爱的小手啊!现在请你伸出手,我们也来为它画张像,好吗?
操作:教师拿出白纸,让学生把手放在白纸上,教师用笔沿着手的轮廓画出手印。然后,学生把现在的手印和小时候的手印摆在一起,教师启发:你们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了,衣服变小了,裤子变短了,小手也长成了大手。在这个过程中,你除了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一定感受到和家人在一起时的快乐了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弓l导学生利用自己儿时的一些物品,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感受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二、我是幸福的孩子
1.谈话: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与自己家人共度快乐时光的'照片、视频,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讲讲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快乐的事情,与同学一同分享快乐。
2.学生活动
(1)学生在小组内讲述自己与家人在一起快乐的事情,重点讲述家人是怎样表现爱自己的。
(2)集体交流:学生推荐各组的代表来讲讲家人是怎么爱护自己的,家人的爱表现在哪里?
3.学生在集体交流时,教师适时引导。
(1)当学生出示一张自己和爸爸下棋时的照片时,教师问:爸爸什么时问陪你下棋?爸爸忙了一天了,回来后为什么不休息还要陪你下棋?你觉得爸爸爱你吗?有这么爱你的爸爸,你感觉幸福吗?21教育网
(2)当学生介绍自己小名的来历时,教师引导:名字有什么含义吗?名字中是不是寄托 ……此处隐藏13277个字……
(2)做得比原来好,这就叫“进步”。仔细观察一下,小熊在哪些方面进步了?
4.小结:是啊,可爱的小熊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能自觉遵守学校生活中的规则,有了很大的进步,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给它鼓鼓掌吧!
二、自我对比,感受成长
1.承上启下,开展活动。
小熊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小朋友们是不是也像小熊一样取得了很多进步呢?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2.自我回顾,涂成长树。
看来小朋友们也取得了很多进步,老师现在发给每个同学一棵成长树,上面的每个苹果都代表你在某一方面取得的进步。下面请小朋友们把自己取得的进步写在苹果上,再涂成红色。(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介绍,分享进步。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组织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进步,然后将每个学生的成长树贴在黑板上,组成—个苹果园)
4.体会心情,享受进步。
同学们,我们迎来了—个丰收的季节,看,苹果园里每—棵成长树上都果实累累,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收获鼓掌吧!
(揭示板书:我进步我高兴)
第二课时
一、成绩交流,感悟进步
1.展示成长记录袋。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找到了自己的进步,并且把自己的成长过程用成长记录袋记录下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展示一下,谁愿意来说一说?
2.交流进步背后的故事。
(1)小朋友们取得的成绩还真不少。这些成绩的背后,我相信肯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下面我们每人选择其中—项成绩,将背后的故事与同桌分享—下。
(2)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
(3)成长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同伴的合作、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关心等)
二、观点碰撞,辨析进步
1.在我们不断进步的道路上,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出示图片)下面请看这两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情况的确如此,有的同学数学题不会做,就不做了;写字写不好就不写了;拼音拼不准就不读了;背书背不出就不背了。
面对这样的同学,你会怎样和他讲明道理,帮助他呢?
3.请大家一起读—读图中这名女同学说的话。再议—议她说得对不对。
4.对,学生要努力学习,要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是教育法规定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出示课件,齐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5.我们每个小学生都是“受教育者”,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如背课文、写生字、做数学题等等,都是我们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认真、努力、按时完成。
6.第二幅图中的小男孩,他认为自己跳绳达标了,就不用再练习了。同样,也有的同学认为这首古诗会背了,上课就不用认真听了。这道题会做了,下面的题就不想做了。小朋友们,你们赞成他们的做法吗?你们怎么看呢?请同桌相互讨论一下。
7.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8.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9.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做任何事都要不断努力,不同的态度将会有不同的结果)
10.(出示逆水行舟图片)有人说,我们的学习就像这艘小船一样。(出示文字:不进则退)你们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
三、经典诵读,激励努力
1.过渡:做任何事都要努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这首诗中,就用这两句千古名句来激励后人要不断进步。(课件出示古诗,突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指导理解诗句: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名言积累。
像这样的名言警句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有关激励人们进步的名言)
3.是啊,不进则退,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不断努力。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两句诗吧!(出示诗句,齐读)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5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2、行为与习惯
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与同学、老师的交往活动;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老师和同学
1、老师作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习语文、品德与生活等知识,做各种有趣的游戏。你们遇到困难也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老师走下去和同学拉拉手)
2、放多媒体图片,给学生引见4个小动物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几个好伙伴,他们是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和创创鼠,听说你们上学了,他们也想和大家成为新朋友。你们愿意吗?瞧!他们来了!大家欢迎!
(4个学生戴着头饰上场,作自我介绍,向各小组问好)
康康熊:大家好!我是康康熊,你们看我多健康,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乐乐猴:大家好!我是乐乐猴,我非常快乐,我也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爱爱鸽:大家好!我是爱爱鸽,我很有爱心,我也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创创鼠:大家好!我是创创鼠,我很爱动脑筋,也喜欢搞创造,我也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
同学们分别说一说4个小动物的名字,和小动物们问好。
3、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认识了倪老师,和4个小动物。你们之间还不熟悉,想不想互相认识一下,成为新朋友?
(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相互认识)可以相互拍拍手、拉拉钩,成为新朋友。
4、学做名片并展示交流
(1)老师出示自己的名片给学生看,然后示范做名片,学生按老师的`方法、步骤学做名片。
(2)谁愿意把自己做好的名片给大家看一看?(适时点评)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交换名片,老师指导交换名片的礼节
(3)在书上记下同桌的名字和电话,相互认识。
5、唱儿歌
教唱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活动(二)——做游戏,愉快地结识新朋友
老师讲解一下两个游戏:找朋友,网小鱼的游戏方法和规则,
教唱网小鱼的儿歌。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边唱儿歌边做游戏,
老师也加入游戏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