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28 10:38:54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必备]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必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 法:启发式 读悟结合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欣赏

教具准备:

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2、课件

3、相关资料图片

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①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

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8、齐读生字词。

三、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4、组织交流。

四、小结

1、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听写生字词。

②熟读课文。

③思考: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④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

⑤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理解全文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复习

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

二、 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提问:①“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

②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共3页,当前第1页123

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提问: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

(2)出示语段: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提问: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8、提问:①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②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诵《水调歌头》。

三、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

(一)听写课后词语。

(二)默写《水调歌头》

(三)辨析,组词:

官( )念( )隐( )吟( )

宫( )令( )稳( )今( )

(四)选字填空:

曲 屈

委( ) 冤( ) ( )折 ( )膝求饶

和 合

( )好 ( )并 ( )适 ( )手

(五)多音字组词:

埋 mán( ) 禁jīn( )

mái( ) jìn( )

(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七)月亮,似乎在中国古诗中成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你能默写几句“借月思乡”古诗名句吗?

板书设计:

密州做官 远离家乡

中秋思亲 天各一方 手足情深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埋怨月圆人不 ……此处隐藏21437个字…… 远() 留()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要() 尝() 倍() 遍()

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作者邮箱: gaotian111981@.sohu.com资料提供者: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14

教学要点:

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个头》的创作经过。故事是此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有通情达理的情怀。本文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了古典诗词——《水调歌头》创作的经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熟记生字组成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图片,卡片,小黑板,磁带。

2.网络搜集苏轼资料,了解苏轼生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全篇。

2.交流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

背诵<>,并描红。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必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