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1一、录音艺术实践的优势
传统声乐课的实践展示形式一般是通过在厅舞台上演唱的形式呈现,在音乐厅使用话筒扩声,加上音乐厅良好的混响等效果,一定程度上掩饰了演唱者在演唱中的不足,使得演唱者感觉不到自身演唱的缺点。而通过辅助录音艺术对演唱者进行演唱展示,可以使演唱者很清晰地听出自己演唱中的细节问题,这对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是较好的辅助方法。
一般来讲,在音乐厅中,演唱是通过扩声技术实现的,而录音棚里的演唱是通过录音技术实现的,虽然两种形式对于演唱者来说都是演唱,但最后表现出来的效果却截然不同。现将扩声技术与录音技术简要概述如下:
(一)扩声技术
扩声技术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将声音拾取并将声音播放出来的全部过程,是通过相关专业设备将声音转为电子信号,并通过对信号进行加工、放大,传递到扬声器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采用扩声技术对现场的操控性要求较高,它要求音响师在演出现场对采集到的声乐信号进行实时调控,否则将会影响现场的扩声效果。
(二)录音艺术
录音艺术采用的技术手段与扩声技术手段大致相同,只是录音艺术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一般设置在专门的录音棚内,录音棚没有像音乐厅那样过多的扩声设备,并采用了一定量的隔音设备以提高拾音效果,是人们录制优质声音的场所。录音艺术较扩声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前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挑选和准备拾音设备,并将设备反复调整至最佳状态,且在实际录制过程中,表演者的各种微小的细节都能够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回放时听得很清楚。
由此看来,录音艺术实践因其特有的优势,相比于扩声技术,它可以高度地还原细节,帮助演唱者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改进演唱方法,不断提升演唱能力。
二、录音艺术实践范例
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演唱中的细节问题,我与我院声乐教师挑选了部分学生进行录音演唱实践。通过录音艺术辅助声乐教学的实践,使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到自己真实的声音和演唱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自身的发声方法与声乐技巧。以下是一些范例:
(一)音乐学
1312班小刚同学,学习民族声乐演唱,他存在着民族声乐咬字不准的问题,因为他是山东人,在发音上有一些地方口音。在录音实践中,我们通过相同歌曲的比对和示范,将小刚同学的咬字发音与歌唱家以及同班同学的咬字发音进行对比,让小刚同学找到了问题所在。
(二)音乐表演
1411班小雯同学,学习流行音乐演唱。她在表演时,经常出现跟不上伴奏和节拍不稳的.情况,为了帮助她找到节奏,我们找到不同风格的歌曲进行讲解,反复录制演唱过程,让她了解不同风格音乐的节奏特点。通过播放单个音轨,将歌曲的节奏声部如,鼓、贝斯、柱式和弦等清晰地单独播放出来,加深她对节奏的感受,并通过分析伴奏音乐的提示音的方法,帮助她逐步找到节奏强弱拍,卡准节奏点。一段时间之后,小雯同学基本能保证跟歌曲伴奏时不掉拍,并能在某些时候有一些自由的处理。
以上都是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他们走进录音棚的时候都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的声音是这样的。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2一、教学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留意培育自己良好的师德,关怀和爱惜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到处为人师表;同时仔细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育理念,不断的提和充实自己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当三至五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使用音乐教育所特有的魅力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发挥他们自己的才华,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严谨的教学风格不代表课堂气氛就不活泼,在课堂上我敏捷把握学生的学生的习惯,注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育,积极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各种课堂互动活动来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爱音乐、学音乐。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喜爱音乐,同时我更喜爱教育工作,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来不由于个人的事情而耽搁教学工作,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充分、有效的'利用工作时间来做好各项职责内的工作。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也发觉了自己有许多方面的缺乏,例如在专业学问方面还存在欠缺,教学阅历缺乏,另外课外拓展活开工作的开展缺乏等,因此在新的学年里我制订了自己的教学目标:
1、加强专业学问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丰富音乐教学的内涵。
2、多与有阅历的教师沟通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阅历开展更多的音乐课拓展活动,丰富教学活动,同时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特长和教学方法。
总之,在过去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有收获也有圆满,但是我会把收获连续发扬,让圆满不在连续,我会用我的全部热忱来浇灌我深爱着的音乐教学工作。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3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已经有很多个年头了,在这些年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小事,事情虽小,但也慢慢完善着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
上学期执教四年级的一首《采一束鲜花》这首歌时,发生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这首歌曲的歌词字里行间都表达着对母亲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本课的重点是学生对于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从音乐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加深音乐的情感体验,在音乐课中的渗透爱的教育。我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学生听完歌曲后,展开讨论交流,从中感受音乐表达的“爱的礼赞”。
可是,在交流过程中我班有几个男生对母亲不仅毫无感激之情,反而充满了对母亲的厌恶之情。李同学生气地说:“我妈天天就知道挣钱,从不管我的事情,我讨厌他。”有三个人立马应和:“对,对,他们只管自己,从不管我们,还谈什么爱我们,都是假的。”字字都是对母亲的声讨,这就是我班的“四大天王”。他们平时对老师,对同学都不太友好,可没想到生他养他的父母也让他们如此“痛恨”,他们的思想彻底扭曲了,这让我的课堂顿时充满尴尬的气氛。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尴尬,我临时决定全班开个短暂的辩论会。我班的其他同学为正方代表,他们四个为反方代表,正方代表宋同学说:“在我们生日时妈妈总是最忙碌的,在我们的学习生活方面妈妈总是为我们操碎了心,可是请问反方代表,你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否关心过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他们四个人似乎感觉到已经成为全班的声讨对象的滋味,也许是感受到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低头不语。
我在他们思想有所改变的情况下,讲述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并将“汶川 ……此处隐藏14100个字……的时空限制,单调反复的节奏训练非但不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反而会适得其反,既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也无法凸显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会出现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比较不理想,不能准确把握节奏的情况。为此,可在节奏训练中引入微课教学,通过视频围绕节奏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展开,利用微课生动的音像和形象的图文变化,降低训练的难度,提升学习的效率。
以《幸福拍手歌》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但在于要求学生能够富有情感地进行演唱,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并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强化内心的节奏感。在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节奏训练的时候,利用微视频的内容,引导学生摆动手脚,示范歌曲中的动作,如拍拍手、跺跺脚等,在动作演示的同时,聆听微视频中的歌唱效果,引导学生自主领会其中的特点。一方面受限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领悟比较深刻,也比较独到,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在经过多次的节奏训练之后,依旧把握不好节奏感。如果教师依旧采用从头开始的循环往复的训练方式,就会使学生失去训练的兴趣,削弱训练的效果。为此,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在训练中的弱点,对其进行集中整合,再借用微视频的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实现各个击破。微视频的动态教学和形象展示,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既减少了训练时间,也削弱了训练的单调性,通过丰富的视觉感染,加强了学生节奏训练的实效性。
小学生因其心智发展尚未处于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对于自身的情感和情绪缺乏足够的自制,存在情感和理智的不协调统一。在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它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正面作用,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微课教学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少、结构情境化、针对性强等突出特点,凭借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和生动形象的图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下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有效地结合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成为必然选择。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15引发音乐兴趣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如果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那我们的音乐课程就成为虚设了。
学生的个性特质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避免要碰到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喜爱唱歌,有的学生却讨厌唱歌;有的学生爱听音乐,而有的学生讨厌听音乐,对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应了解他们对于音乐喜好以及喜爱的形式、学习的方法等。然后做分析、归类,针对不同类别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形成良好的音乐育人氛围。如在音乐教室里布置上音乐家画像和一些乐器图,引起学生想了解它们的兴趣;在音乐教室里布置上“我的快乐音乐实践”图片展览区,让教师把平时用照相机捕捉下来的孩子们活动时的形象展贴出来,还有学生搜集的一些有关音乐资料的展示,以引起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还可以将学生们自己制做的音乐卡片及乐器也布置在教室之中,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等等。
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更是引发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针对学生的特点,让教师尝试在课堂上搭建各种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尽情地表现。特长舞台是让有特长和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尽情展示自我的才艺。在教学中大家会发现每位同学都各有特长,不论大小都有可以挖掘的潜力。例如:“小小指挥家”、“听音小能手”等。智慧性舞台就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知识分类、分层,设优秀水平奖、自我满意奖和再挑战奖。学生在明确自我学习状况的情况下,与别人比较、与自己比较,激发起努力进取的热情,往往学生对自己的进步感到充满自信。这些做法能有效地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音乐兴趣
当我们充分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导向的同时就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有兴趣的音乐课堂时,不能仅限停留于这种低水平的有趣阶段,而应该激发他们的热情,及时评价、肯定他们的进步,引导他们掌握、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兴趣。
在课堂里可以让学生以兴趣来组成多个学习小组,自己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提升,音乐技能得到提高,在互学实践中个人的兴趣又得到了拓展。例如:让乐器小组研究为歌曲配伴奏,编配时他们既掌握了一些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同时还能研究技巧,以及创作编配的方法。往往课堂上学生想出的多种多样的方法让我们不得不刮目相看。课堂上还可让学生学着自己制作乐器,孩子们做的沙罐以及各种材料制成的不同形状的鼓,还有串铃等等,虽然也许很粗糙却无不处处折射出他们的智慧。再如节奏小组可以让他们自己寻找歌曲中的难点节奏,他们会在突破难点的同时也要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去教会其他的同学。他们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习的方法,显然能够得到共鸣。另外,还可组成唱歌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综合表演兴趣小组、配乐朗诵小组等等。课堂上有了这些兴趣小组的参与就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学习空间。
发展音乐兴趣
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更需要把兴趣归还给学习者。音乐兴趣的第三个阶段―――志趣阶段是兴趣的一种高水平阶段,它是专一的.、稳定的。虽然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但我们尽可能引导他们将兴趣发展延续下去,为他们的全方位素质发展及成长做出一些努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思考,让每个课例都拓展得全面、丰满,注意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元素,拓展学生的兴趣。例如:音乐课《新年好》,新年对于学生们有着特别的吸引力,不仅仅是一首美国的童谣所能表达的。教师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拓展:让学生伴着《喜洋洋》的音乐,贴上学生亲手制作的窗花,唱唱北方的民歌《咙咚锵》,看看过大年的录像,再做一做放鞭炮的节奏游戏,让锣、鼓节奏来助阵,一节年味十足的音乐课诞生了,让孩子们快乐极了。
除了教材上的拓展外,丰富的活动也让学生激情升华。组织学生自制音乐知识小报,组织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举行小型的演唱会或歌咏比赛,让小评委现场评分、颁奖。改革以往的音乐考试形式,以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学结。抓住每个机会开展小而有效的活动,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及时、有效、有艺术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自信与激情。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帮助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小档案:一张名为“我的音乐课成长记录”的表格,表格中活动参与记录、特长记录、鼓励记录、挑战记录,总结处则用橡皮刻出的花形、心形、笑脸等卡通图案进行记录。每当学生得到这些小图章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同时还帮助学生建立音响资料档案,每个学生拥有一盘空白磁带,用它记录平时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如一首歌或是一份配乐,都是学生的一份感情的记录。其中,老师同学给予的评价反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努力有了一个详细的过程。每两个月学生向家长汇报自己的音乐学习过程,并请家长在成长记录上给予评价和鼓励,很好地实现了多元素评价的结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