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学实录

时间:2025-07-08 19:58:21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学实录2篇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学实录2篇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学实录1

质疑课题,学习概括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生:《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师: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吗?

生:圆舞曲是一种什么舞蹈?

生:维也纳在哪里?

生:圆舞曲是怎样的舞曲?

生:维也纳有什么特色?

师:除了根据词语来提问,我们可以将课题连起来看看,还可以怎样提问?

生:维也纳生活和圆舞曲有什么联系?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梳理一下,有这样几个:维也纳在哪里?圆舞曲是什么?维也纳生活和圆舞曲有什么联系?

师:同学们,前两个问题很简单,我们来“过目不忘”一

(课件出示资料——

维也纳,欧洲国家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

圆舞曲,是一种音乐形式,起源于奥地利?它节奏明显,旋律轻快,由于舞蹈时需由两入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师:(课件出示到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学习课文,怎么学习呢?老师想给大家几个建议。第一个建议:快速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围绕圆舞曲,围绕音乐,课文写了维也纳生活的哪几方面内容?

点评:提问环节本身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流于形式,对学生的问题置若罔闻,继续按照预设程序走,还是充分关注学生的真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生发点。这里,教师的做法很大胆,先梳理问题,随机解决两个知识性问题,然后将学生提出的最关键一个问题现场打入课件中,作为整堂课学习的主导,既充分尊重学生,又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生快速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来,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内容?

生:课文写了维也纳的鲜花。

师:是的,写到了“花多”。

生:课文还写到了“免费音乐会”。

生:这篇课文写了鸟的叫声、鲜花、街道、小酒馆。

师:(边说边将“鸟叫、鲜花、街道、酒馆”四词打人课件表格中)这位同学真厉害,概括得既全面又简洁。不过同学们再想想,围绕音乐,围绕圆舞曲,还可以怎样概括呢?比如说“鸟叫”这部分——

生:鸟叫是音乐。

师:不错,写出了鸟叫和音乐之间的关系。(边说边将“鸟叫是音乐”打入课件表格中)

生:鸟叫是“免费音乐会”。

师:可以更简洁一些。

生:免费音乐会。

师:够简洁!(边说边将“免费音乐会”打入课件表格中)

生:鸟儿们合唱。

师:这个也不错!(边说边将“鸟儿们合唱”打人课件表格中)同学们,这些词不仅简洁,而且写出了鸟叫和音乐,和圆舞曲之间的关系。就这样,花儿、街道、酒馆又可以怎样概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填到表格中。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填写表格。教师随机指导,并请部分学生把自己的概括写到黑板上。)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一

(学生齐读自己写的板书——

免费音乐会

芬芳的钢琴音乐与花花的巢穴

弯曲的街道地上的音符畅如流水的街道

酒馆音乐会)

师:这么多好词,你最喜欢哪一个?

生:我最喜欢“芬芳的钢琴”。因为它让我感受到钢琴和鲜花都很美!

师:太棒了。在维也纳,音乐不仅可以听到,还可以看到。还喜欢哪个词?

生:我喜欢“地上的音符”。(语文教案 )维也纳的路上居然有音符在跳动,太神奇了。

师:这里有个词——“弯曲的街道”,它怎么也是音乐?

生: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着,边走边蹦蹦跳跳地采着野花。

师:哈,你就是那个小女孩,此时,你正在享受维也纳的音乐吧?

生:弯弯曲曲的街道,就像乐谱中的五线谱,所以我们能感受到音乐。

师:哈,在维也纳边走路边踩出美妙的音乐!这真是太美妙、太享受、太诗意了!同学们,看来我们只要留心,维也纳处处是音乐,你听——

(播放“鸟叫”音乐,读学生写的板书。)

师:清晨,我们可以听到——(师指板书)免费音乐会:

师:在公园,可以看到——(师指板书)芬芳的钢琴,音乐与花,花的巢穴;

师:在弯曲的街道,甚至可以捡到——(师指板书)地上的音符;

师:在城郊,我们能见识到——(师指板书)酒馆音乐会。

点评:解决核心问题的第一步还是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以“围绕圆舞曲,围绕音乐,课文写了维也纳生活的哪几方面内容”引导学生搜索关键信息,定向概括提炼,并以“鸟叫”为例,提示概括方法,再让学生板书展示,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最后通过配乐赏读,综合信息,提升理解,激发情感。

赏析语言,学写批注

师:太美妙了。同学们,刚才根据第一个建议,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感受了维也纳生活和音乐、圆舞曲之间的关系。现在,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到维也纳听一场“免费音乐会”。快速默读课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把你欣赏到的音乐部分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画句子)

师:来,同学们,你们都听到了哪些美妙的音乐?

生: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

生: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磕牙,时断时续,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又苍老;还有一种鸟叫声很像猫叫。

生:参加音乐会的还有远远近近教堂的钟声。从远方传来的卡尔大教堂的钟声深沉而又持久;来自后街上克罗利茨小教堂的钟声清脆而透彻。

师:教堂钟声也是音乐。同学们,这么多音乐,我们先来看这两个句子。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描写鸟叫的两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太美妙了。作者写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这悦耳的鸟的叫声,我们可以理解。可作者还写了有人磕牙,老人叹息,很像猫叫。这些奇怪的`鸟叫声怎么也成了音乐呢?

(教师边说,课件边演示下面这些词语从句子中“飞”下来:

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 悠长 变化无穷丰富而不重复

像是有人磕牙 时断时续 嗒嗒作响

好似老人叹息 沙哑又苍老

很像猫叫)

生:这些奇怪的鸟叫声是作者想象中的音乐。

生:不同的鸟叫组成了精彩的音乐会!

生:音乐和鸟叫声一样,都是变化无穷的。

生:鸟叫声丰富多彩,作者根据鸟叫声想象出美妙的音乐。

师:好,你能读懂作者通过“想象”来描写,真不错。我选一条记录下来 ……此处隐藏2552个字……然段,看大家能不能掌握这样的方法。

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我发现,闭上眼睛时,声音就会变得特别清晰和富于形象。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在磕牙,时断时续,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哑而又苍老;还有一种鸟叫声很像猫叫。一天,它一边叫,一边从我的窗前飞过,我幻觉中出现一只飞着的猫。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咬嚼一个自然段,行不行?我们共同来看第三自然段。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滋味)

师:大家一同读,嚼嚼其中滋味,看能不能嚼成一两个词?

师:究竟能嚼出哪个词呢?闭上眼睛,听老师读。

(师范读)

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一只飞着的猫。

生:听到了各种声音,好像有人在磕牙,好像看到有个老人在叹息……

师:是啊,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和形象。

(板书:富于形象)

师:下面把你的滋味放进去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

师:找一名同学来读,你读的时候是在回味,我们大家都闭上眼睛来感受!

(生读)

师:你比老师读得好,大家能感受到那些形象了吗?这么多的形象,这些样子又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就是“富于形象”。

师:刚才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一咬二嚼三回味,咬出滋味——嚼出意味——读出韵味。

4、集中练习,感受方法。

师:下面来试一试,看同学们学会了没有。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要用心去体会细节,看你能嚼出什么滋味?

(学生自由读)

生:从这个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很熟悉那些小鸟的声音。

师:能不能说出具体的词语?

生:我从“小家伙”这个词体会到作者和这些鸟很熟悉,感觉很亲切。

生:我从“辨认”这个词看出作者对这些小鸟很熟悉。

生:我从“准确”这个词看出作者对这些小鸟的声音很熟悉。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咬文嚼字了,不但知道了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而且能够从词语中品出滋味。

5、确定研究段落,集中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能够咬文嚼字了。下面加大点难度怎么样?刚才是自由的,现在是非自由的。请三排同学,分别研究6、7、8自然段。可以用你习惯的读书方式,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关键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静静地去感受。

(学生自由读)

师:一遍读完了可以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生再读)

师:(看学生都停下来)看来同学们都学完了,那下面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咬文嚼字的.。从第六自然段开始。

生读文——“今年,园艺家们别出心裁,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于是,维也纳的主题——音乐与花,就这样被表达了出来。”

生:从芬芳的三角钢琴感觉到园艺家们很了不起。他们用白玫瑰与冬青搭起了三角钢琴。

师:为什么这样就了不起呢?

生:白玫瑰是白色的,冬青是绿色的。

师:那这和钢琴又有什么联系呢?

(生沉默片刻)

师:来,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学生手中的材料是复印的,没有彩色的图)哦,怪不得呢,大家手中的插图是黑白的,那你们就凭借这些文字来想象。

生:白玫瑰当作钢琴的琴键,冬青做钢琴的身子。

师:你真了不起,能够凭借这些文字就想象到画面。

师:那能不能找到一个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生:别出心裁。

(师板书)

师:“别出心裁”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独具匠心。

生:就是非常用心来做,与平常不同。

师:以往的时候,园艺家们用什么来表现?

生:大表。

师:那些大表怎么样?

生:表针走得很准时,花儿组成的表盘年年都是全新的图案。

师:那这算不算非常用心呢?

生:算非常用心,而今年是更用心了,才创造出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

师:是啊,在原来非常用心的基础上再想办法,再去创新,才叫“别出心裁”啊。来,同学们,带着我们的这种感受,读读这个自然段。

师:我们再来看第7自然段。

(古老的维也纳,很难找到一条笔直的路。车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两边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来的。或是一座宁静又精致的房舍,或是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这是行驶在笔直的路上绝对没有的感受。而且,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在这个音乐之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到处都有的音乐会,到处都有的音乐家雕像和故居,而是你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师:你品出什么滋味?

生:“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师:维也纳的路是用音符铺得吗?

生:不是,是说随时随地都有音乐的存在。

(师板书随时随地)

师:随时随地怎样来理解。

生:就是不管是将晓的黎明,还是落日的黄昏,都能感到音乐的存在。

师:你的语言真美!可是,这只是随时啊。谁能说说。

生:随地,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

师:能不能举个例子?

生:“这是行驶在笔直的路上绝对没有的感受。而且,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在道路上就能想到音乐。

师:维也纳的道路弯弯曲曲而又畅如流水,为什么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就很容易想起音乐来呢?

生:因为汽车发出吱吱的响声。

师:是这样吗?

生:因为这些弯弯曲曲的道路像线谱。

生:汽车像音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奇妙的想象!那突然冒出来的房舍和开满花的树像什么呢?

(学生沉默,教师充满期待地注视着学生)

生(猛然站起):像音节线。

师:是啊,道路是线谱,汽车是音符,房舍和树木是音节线,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有节奏、有旋律才是优美的音乐,多么优美的生活圆舞曲啊!就让我们把这种滋味放进这些文字中,自由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第8自然段中你咬嚼到什么了?

(第8自然段,“神仙的手指”“撩动”略)

师:(铃声响)同学们,留恋处,铃声催发。其实,这篇文章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地方可以挖掘,我们今天就先学到这里。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维也纳随时随地都有音乐的存在,维也纳的音乐之花是维也纳人辛勤培育的结果,这朵花就生长在“生活”这片土地上。

(板书“音乐”“生活”,把“音乐”写在一朵花的中间。)

板书设计: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咬文嚼字 字词知冷暖

富于形象 得失寸心间

别出心裁

随时随地 生活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学实录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