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随笔14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育随笔1和孩子们一起相处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有泪水,有感动,有愤怒,但带给我更多的还是幸福和快乐。每天,细数着孩子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很是欣慰。
崔志远是我班这一学期刚来的幼儿,娇羞可爱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相处,我发现,调皮捣蛋才是他的.本性,外向、豁达的他可以算得上是班中的活宝,在课堂上表现不很积极,无论老师用怎样的语言和行为引导他,他都无动于衷,不肯说出自己的想法。课下的他却是无比疯狂,满屋子乱跑,还会时不时捉弄小朋友一番,“吴佳豪这样了”“吴佳豪那样了”的告状声一直不断。我想了好多的方法想来转变他,但效果都不理想。
这天放学时,孩子们都在忙着收拾玩具,我看到崔志远正瞅瞅这,看看那,便让他去把孩子交上来的玩具送到玩具橱,他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我不禁对他有了新的看法,并马上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表扬,他表现得非常兴奋。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崔志远变得更加勤快了,看到教室外有垃圾,他会主动捡起来,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小干将”;在大家有困难的时候,他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大家。慢慢地,我发现崔志远变成了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了,在课堂上,他也变得乖巧懂事了。
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讲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与独特发展。”的确,孩子能够改变,有时候来自老师和大家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的地方。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
幼儿教育随笔2游戏区的孩子正翩翩起舞,积木区里的孩子也搭起了飞机、坦克,咦,只有“娃娃家”里叫声、闹声一片。我走过去一看,娃娃家一塌糊涂,食物倒在地上,锅碗瓢盆东一个,西一个,简直“造反”了。
“怎么这么乱?”我问。娃娃家里的萍萍说:“我们正要打扫卫生,所以有点乱。”一句话说得我哭笑不得。我灵机一动说:“你们正在打扫卫生呀,难怪这么乱。等打扫完后,请老师来做客,请小朋友来参观好不好?”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打扫完了,就打电话通知你们。”说完,我就离开了娃娃家。
不一会儿,萍萍打“电话”来了。“任老师,我们打扫完了,你们快点来参观吧!”
哇!好漂亮,好整齐呀!整个娃娃家摆放得井井有条,桌子上还摆放了水果、食物。“这是招待客人的。”萍萍介绍说。幼儿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活动。只有参与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里,才会常常干。受到一份抑制不住的喜悦。
吃完下午的午餐后,我组织孩子们进行桌面游戏,孩子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了起来,有的孩子在画画,有的孩子在看书,有的孩子在玩耍,但琪琪来到了积木旁边,进行拼搭她,认真的把一块又一块的积木搭起来,然后他抬起头看了看我,我用赞许的目光朝她点点头。她又继续搭起来,一会儿,她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一座“漂亮的小房子”,对我说:“老师我搭好了你看”,她边说边把搭好的'“作品”给我看,“你真棒”,我翘起大拇指对她说。听到我的表扬声,她又拿起另外的积木搭起来。
在孩子不同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了解每个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其次,要在局部上观察幼儿玩什么,怎么玩,然后,教师作适当的隐性指导和帮助。琪琪是个好动的孩子,让她坐在位子上,肯定坐不住,自从玩积木后,她特喜欢玩,于是,我针对她的喜欢,积极鼓励她学习,并经常关注她的后动情况,当她有一点进步时,就给予她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使她树立起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她的发展水平。
幼儿教育随笔3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能天天面对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的笑脸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庆幸自己是幼教队伍中的一员。人们常说:“和孩子在一块永远也不觉得自己会老”,是呀!孩子,是阳光下的花朵,在明媚的季节里绽放;我们,则是他们人生路上的那片绿叶,托起花朵,蓬勃绿意。而这片绿叶若想撑起花朵,首先则需自我成长、自我充满生机。
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便是学习。每一个人要成功都必须不断地自我分析、自我了解。韩愈《师说》中提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孔子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人如此,现代人亦如此。毛泽东曾说:“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这就彰显了同事的重要性。我们生命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工作,这意味着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与同事们一起度过的。好好把握这段时间,一是真诚而谦虚地吸纳身边人的经验,因为同事们一路走来、洒下心血和汗水而获得的“真经”是弥足珍贵的,惟有虚心地向同事学习、求教,才会把“真经”学到手;还必须善于发现同事的`优点和长处,规避对方的缺点和短处。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善于从别人身上收获对自己有所震撼的有益的东西,驱使自己不断向前,追赶上去;警惕那些导致过失、失败的原因,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质是要放平心态,充满勇气的。
记得我刚接小小班时,虽然自己有过几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对于小小班还是一无所知。那时我刚转来幼儿园也没多久,跟同事们还不熟悉,面对工作上的问题也很有压力,眼前一片茫然。园长就为此专门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请有经验的老师和我们分享带小小班的经验。起初我不以为然,认为同是做过几年幼教工作的老师,能有什么我没有体会到的经验呢?活动中,老师们给我们分析了新入园孩子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措施,在家长工作上提出好的建议,从中我学到了不少有关小小班的孩子的特点以及照顾、呵护他们的一些好方法。这些应用于日后的工作中,成效更是立竿见影的。
我这才更深刻地理解到,若想要继续进步,就要走到同事当中去,少说多做,用心听、用心看、用心琢磨,时刻保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多向老同事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他们身上的好品质,听听老教师在以往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在学校和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多向新同事学习那种对工作十足的激情和对孩子的热情。所以说,同事们在教学、生活中的点滴经验将是我今后工作取得进步的法宝之一。
每个同事都是一种推力,运用从他们那里学习到的东西把问题解决掉,促进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这也是创新的结果,我应该时刻带着新的思维观念,勇于向同事学习,否定陈旧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大胆创新;从身边做起,从手头的小事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幼儿教育随笔4浩浩小朋友是一个憨厚可爱的小男 ……此处隐藏12237个字……下去,5月22日,重庆渝中区公安分局对此事件下达的刑事复议决定书中认定:其班主任汪某涉嫌侮辱罪……。此事件引起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了师德师风的六条规定,要求强制执行,各级各类学校也相继组织了相应的师德师风学习。这些令我感想颇多。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却偏偏未能洁净自己的灵魂、守好自己的灵魂阵地,这又是何等的悲哀?
我是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自豪的神圣情感从事幼教工作的。现在我深悟了一名幼儿教师的不易,幼儿园里各位老师的故事让我为之感动,幼儿不像小学生自理能力那么强,吃喝拉撒都需要老师协助,但是从每个老教师身上我看到的都是耐心的笑容,孩子病了,家长不用担心,有老师的照顾,家长有事不能按时接,不要紧,有老师免去你的后顾之忧,所有这些是因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作为一名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很重要,更要要的是先修自身。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幼儿的模仿能力最强,所以作为一名幼师榜样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师德,不应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是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一名幼师,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还应该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及时了解孩子的心态,掌握孩子的思想脉搏,能够分享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尊敬。
当师德师风这一严肃话题再次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掀起学习高潮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这一切。我别无所求,我愿以我的青春乃至生命来育出一生精彩。
幼儿教育随笔11娇娇小朋友活泼好动,独立性很强,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与变化,反应快,能自信的对自己的发现做出肯定的判断,懂得关心比他小的小朋友,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比较任性,脾气暴躁,容易生气,还有说脏话的现象
他的爸爸妈妈整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儿子,因此更加地疼爱儿子,什么都迁就孩子。一般情况下,由他的爷爷奶奶带,因此,比较逆爱和呵护,从小习惯指挥他人,容易生气比较任性,脾气暴躁,一旦犯了错,承认错误特别快。
1、家园共同配合,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能转变成与他人和睦相处,与同伴团结友爱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要做一个尊重他人,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
3、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克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幼儿教育随笔12由于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情况的不同导致每个孩子的个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些孩子性情乖巧、懂事。能讨老师欢心,有些孩子性情乖戾,常令老师“头疼”。教师不能因有这些孩子不“懂事”而把他们拒之门外,放任、放弃他们,而应一视同仁的对待他们,宜“收”不宜“放”。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不能让他们独坐一隅,而应想办法将他们融入集体中,他们可以坐在较醒目的位置上,便于老师及时用无声的语言提醒他们。有时候教师设计的集体活动枯燥乏味也会导致幼儿纪律涣散,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突出幼儿主体性的活动方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相信幼儿不良学习习惯的'发生几率会大大减少。
另外,在一日生活的其他活动中,不能随意剥夺他们的参赛资格,而应时刻关注他们的行为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收”与“放”是两种相反相对的教育策略,自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教师责任在于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幼儿教育随笔13以前,我认为在孩子活动时老师最好参与进去,这样可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今天的'事使我有了新的想法。
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我让他们自由结合,然后就走开了。欣然、乐乐、妮妮三个小朋友在玩“娃娃家”的游戏,只见妮妮对欣然说:“妈妈今天给你做蛋糕吃,你高兴不高兴?”“高兴。”欣然说。妮妮说:“现在让你爸爸送你上幼儿园。”欣然对乐乐说:“爸爸再见。”这时,妮妮忙开了,她一边捏橡皮泥一边说:“这个蛋糕真大,孩子一定喜欢吃。”他发现我在看她,不好意思地笑了,随之就不做了,我说继续做,她怎么也不肯,我只好走开了,然后又继续做了起来。
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无拘束地去玩、去发展。
幼儿教育随笔14对向日葵的认识只是从梵高的那幅画开始,他艺术的抽象我几乎无发解读,但我知道这位大师深爱着向日葵。再次认识向日葵是在垦利的万亩葵园,向日葵的朴实之美让我煞是喜爱,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沁人心脾,它有的是那份自然的纯真之美。在康居幼儿园我又遇见了向日葵,三楼的楼顶上满满的全是它,心里不禁疑问向日葵在教育中也有它的真谛吗?
带着疑问,我开始思考教育中的向日葵精神?教育的真谛是追求真、善、美,向日葵的向阳性也恰恰是对真善美的真实写照。在幼儿教育中就是培养幼儿对生活的向阳性,从小在幼儿的心中种下一颗向阳的心,无论遇到什么都会积极地追寻太阳的光芒。在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培养幼儿的'知识能力,还要注重幼儿的情商发展。用专业的心理学术语讲就是积极人格的培养。孩子们是xxx点钟的太阳,他们有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对生活充满了探索欲。
当面对问题时,我们都认为孩子想的过于简单,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但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孩子的那份积极乐观,我们的所谓的成熟为我们的前进增加了障碍。每次提问时孩子都会高高的举起手,嘴里喊着“我、我”,怕老师没有看见他们,他们的那份自信常常让我羡慕。想想在大学里的场景,老师每次提问时,我们都会赶紧低下头害怕老师提问自己。为什么我们越长大就越不愿意面对了呢?我们到底在成长的过程中失去了什么?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展示自己,为什么会关上心门戴上面具面对生活呢?是我们现实了?还是我们掩饰了?一串串的疑问留在我的脑海中……孩子们的率直纯真让我们羡慕。他们的积极乐观,他们勇于承担敢于冒险,也乐于参与,他们不太注重结果,他们是真正的享受活动的过程。当我们为自己定下目标时也潜在的自己定下了痛苦与快乐的标准。孩子们没有具体的目的,他们追求的是真正快乐的体验。
在幼儿园里你会觉得世界真的是那么的多彩,世界确实有人说幼儿园是一个童话的城堡,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而老师是梦想的筑造者,守护者。孩子是天,我是云,蓝天不是因为云朵而美丽,而是云朵因为蓝天而美丽。孩子不是因为拥有老师而快乐,而是老师因为孩子而快乐。孩子是快乐的缔造者,他们不计较得失,不追求名利,他们真正的活在精神的乐土中,他们远离了世界的喧嚣,留下的是自己内心的真实的声音。当我迷茫不知所措是我总会想起孩子那清澈的眼眸,他们是真善美的追逐者,孩子是我隐形的翅膀,总在我无助时给我力量,带我飞过绝望,带我飞向希望。
每个孩子都是向日葵他们面向太阳,吸取能量,在阳光的沐浴中茁壮成长。他们心中拥有阳光,他们积极地人格魅力常常感染着成人,小孩子尚可如此,成人还有什么借口推脱呢?每个孩子都是向日葵,他们在成人中间释放着自己的能量,成人也要学习一下孩子的积极乐观,和他们一样面对太阳,日子就变得单纯美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