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随笔

时间:2025-08-17 21:50:22
幼儿教育随笔 汇编15篇

幼儿教育随笔 汇编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育随笔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教育随笔 1

正豪的朋友圈很小,总是和固定的几个孩子在一起,他很少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在“找朋友”的游戏中,正豪也总喜欢去找那几个孩子玩。此外,正豪的动作很慢,平时吃午饭也总是要教师和其他孩子去催促他。上课时,正豪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不爱举手发言,常常需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来提醒他。我有时想,难道在正豪的身上就没有一个优点吗?

近来,我组织班里的孩子们学习拍皮球,经过了解班内只有五个孩子会拍球,令我意外的是这五人中就有正豪,而且正豪是这五个孩子中拍得最好的。我请这五个孩子表演拍球给大家看,轮到正豪拍球时,他不慌不忙地拿起球,驾轻就熟地拍了起来,一连拍了一百多个,其他孩子看了连连鼓堂.都夸他了不起。正豪大受鼓舞,脸上露出了喜悦而自豪的笑容。我也夸正豪厉害,并在他的额头上贴了颗五角星以示表扬。

第二天,我发现正豪额头上的五角星还没取下,看来正豪非常在乎那颗五角星。体育锻炼时,孩子们都在练拍球,有的孩子只拍了两三下,皮球就从手中“逃”走了。正豪见了,便拿起自己手中的'皮球,在那些孩子面前抱,一边拍还一边说:“你们看我,我是这样拍的I”慢慢地,我发现只要正豪看到边上有人,就会故意去拿皮球拍,很想得到别人的赞扬。有时,正豪也会有意地问旁边的孩子:“你会拍几个球了?”当同伴说十个、二十个时,正豪会骄傲地说:“这么少,我拍球时,爸爸给我数到二百个呢!”班级中要选一个拍球教练,孩子们经过讨论后,一致推选正豪来当我班的拍球教练。

渐渐地,我发现正豪能主动地去找新朋友玩了,他与同伴的交往越来越多,也能主动地跟教师交谈了,午睡后起床的动作也利索了许多。从正豪身上我发现了他的自信,这也是我一直想看到的。我体会到,给予孩子适当的“骄傲”机会,也会促使他们走上成功的道路。

幼儿教育随笔 2

1有趣的体育游戏

每逢户外活动,大家都想拿新的体育玩具。新的玩具毕竟少呀,旧的不玩怎么行。

一日,我依旧从体育室拿来了高跷,小朋友一看哎玩过了,都很不高兴。我让小朋友先站在一旁,把拿来的高跷在场地上布置一个梅花阵。小朋友一看好奇怪,我对他们说:"这是梅花阵看看谁能从上面稳稳当当的走过去。"这一来小朋友可来了劲,都争着走刚开始大家都走不好,不是踩翻了就是站不稳,胆小的不敢走,许多小朋友还跌了跟头。经过一番练习,小朋友们大有长进,踩得正,走得稳,速度也快了。更有的小朋友还隔一个跳一个,居然一个也不倒。结束时,孩子们还说老师明天我们还做。

2老师送你们回家

今天上午下雨了,因为早上到校的时候,并未下雨,这会儿快要放学了,小朋友在教室坐不住了,一个劲的往外看,都在等待家长的到来,不一会儿,接走了许多幼儿,教室里还剩下几位小朋友,有的脸上挂着泪珠,我知道他们的家长都在棚上忙碌,就借了两把伞,对他们说:“别着急,老师送你们。”小朋友的脸上绽开了笑容,把他们都送回了家。

3红包的意义

小时候,每次过年,爷爷奶奶都会给红包,在那个年代红包里的压岁钱数额不大,不过几元几角而已,但对小孩子来说,却是新年最大的快乐,红包代表了长辈们的关怀,没有红包自然很失落,没有人疼惜的孩子是快乐不起来的,新年的意义也缺少一大部分,红包传达着一种渴盼,孩子渴望被爱,员工渴望被上级认可,给予了厚望,红包的意义就不一般了,新年的红包传送了亲人的爱,而装着奖金的红包则代表上下级的理解与支持,红包成为一种激励的手段。

4要让小孩多跟大孩子去玩

小孩子和大孩子一起玩的最大好处就是懂事早,成长得快,起码比一般同龄孩子成长快。当然,这种和大孩子在一起的感觉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刻意让大孩子哄着、宠着小孩子。

冬冬小的时候,我很喜欢让他跟着大孩子玩,即使送他报名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也多报了一岁,让他上了比他的实际年龄大的那个班里。因为我小的时候经常和大孩子在一起玩,长大后感到受益匪浅,所以对儿子我也照此办理。我从自身和儿子成长的经验得出了结论,小孩多和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玩,会成长得更快,智力发育更好,懂事也更早一些。

姐姐比我大6岁,我比大妹妹只大两岁,可在我童年记忆里更多的是和姐姐以及姐姐的同学、朋友一起玩,至今我还记得她们的名字——刘海燕、何小梅、杨丹……我和她们这些大孩子一起玩跳皮筋,听她们在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有时候我和姐姐一起去露天俱乐部玩游戏,听评书,看京戏,看下棋……在俱乐部的游艺厅和剧场里到处跑,一直玩到俱乐部下班。这时妈妈也下班了,我就和妈妈、姐姐一起回家去。

小孩子和大孩子一起玩的最大好处就是懂事早,成长得快,起码比一般同龄孩子成长快。当然,这种和大孩子在一起的感觉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刻意让大孩子哄着、宠着小孩子。

后来我才悟出了这个道理:小孩子和大孩子在一起就好像是小鱼拴在大鱼串上,大鱼游多快,小鱼也要游多快。小孩子会不自觉地以大孩子为榜样,模仿大孩子,向大孩子学习,也跟大孩子比试,自然而然他就成长了。而老是和比自己小的孩子在一起,就容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很难有大的跳跃式进步,自然就成长得慢了。

冬冬小时候最常在一起玩的是姐姐家的三个孩子。干什么事都是和比他大8岁、5岁和两岁的表哥表姐在一起,很少和小他两岁多的表弟表妹们一起玩。冬冬就像表哥表姐的同龄人一样,一起下围棋,一起打扑克……大一些了就一起讨论问题,常常是争论不休。有时候甚至是三掐一,表哥表姐三个人对付他一个。可冬冬毫不示弱,大有舌战群儒之势,而且往往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小表姐就说他是赖皮、狡辩。

冬冬虽然比表哥表姐小很多,但是从小到大,他都把自己看成是他们的同龄人,对大他好几岁的大表哥也从来是直呼其名,像对同学一样。其实,冬冬在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好习惯、好品质。

姐姐是师范毕业的,教书育人很有一套,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教育得很好。冬冬很小的时候,大表哥就上了重点高中,每天起早贪黑,认真勤奋地学习;小表姐四岁半上学,那时儿子才两岁多,小表姐每天放学了也在家里学习。他们自然就成了冬冬的榜样,他从小和他们在一起,也是耳濡目染,小鱼拴到大鱼串上,想不进步都不行。

5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在父母和老师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宝贝,是不懂事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老师和父母总是抢在孩子的前面挡了、做了,孩子无需付出,只需心安理得的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

然而一次偶然,让我对孩子们刮目相看,发现宝宝长大了,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了。

一天中午起床后 ……此处隐藏6947个字……孩子,一点点疏忽都不能有,更不能掉以轻心。

幼儿教育随笔 10

和孩子们一起相处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有泪水,有感动,有愤怒,但带给我更多的还是幸福和快乐。每天,细数着孩子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很是欣慰。

崔志远是我班这一学期刚来的幼儿,娇羞可爱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相处,我发现,调皮捣蛋才是他的本性,外向、豁达的他可以算得上是班中的活宝,在课堂上表现不很积极,无论老师用怎样的语言和行为引导他,他都无动于衷,不肯说出自己的想法。课下的他却是无比疯狂,满屋子乱跑,还会时不时捉弄小朋友一番,“吴佳豪这样了”“吴佳豪那样了”的告状声一直不断。我想了好多的方法想来转变他,但效果都不理想。

这天放学时,孩子们都在忙着收拾玩具,我看到崔志远正瞅瞅这,看看那,便让他去把孩子交上来的玩具送到玩具橱,他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我不禁对他有了新的看法,并马上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表扬,他表现得非常兴奋。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崔志远变得更加勤快了,看到教室外有垃圾,他会主动捡起来,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小干将”;在大家有困难的时候,他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大家。慢慢地,我发现崔志远变成了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了,在课堂上,他也变得乖巧懂事了。

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讲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与独特发展。”的确,孩子能够改变,有时候来自老师和大家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的地方。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

幼儿教育随笔 11

孩子们已经进入中班下学期了,也变得越来越懂事了。最近我发现了一种现象,有些家长在孩子离园时总会问老师:“今天孩子学什么知识了?今天需要辅导吗?每天回家我都问他,可他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随着幼儿的成长,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开发。家长们的心理是值得认可的,但同时也反映一个问题。幼儿时期的教育不同于小学,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幼儿进行交流,所以也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到底学了什么。与孩子交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问他学了什么、太笼统,孩子不会总结今天我学什么了。因为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新的知识和新鲜事物,他很难讲清学了什么。所以家长可以改变一下询问的.方式,如“今天和老师玩什么游戏了?活动时老师提问小朋友回答什么问题了?今天玩过什么玩具,怎样玩的?见了什么事物?给妈 妈唱一首歌,画一幅画儿吧?”等等。这些具体的问题孩子就知道怎样回答了。与孩子交流也是一门学问,我们老师和家长们都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

幼儿教育随笔 12

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曾说过这样的话:要多夸孩子,要采取广种薄收的方法来夸孩子,比如他画画时,你就夸他画画好,比如他唱歌时,你就夸他唱歌好,比如他折纸时,你就夸他折纸好。总之,你看他无论干什么你都夸,那他总有潜在的某一种天赋被你激发出来。“是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应用赏识的心态看待孩子,会发现孩子并非在所有的学习生活中都不专心,而是会在某些领域出人意料的特别专注,这就是孩子在某一方面呈现出来的强项。如有些孩子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神情特别专注,有些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始终能聚精会神个,有些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思维一直相当活跃······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宝贝之处,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在其他方面也不断取得进步。

反之,如果教师带着厌恶的心态看孩子,那肯定是一叶障目——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这样看孩子会越看越不顺眼,批评、指责等如风雨般时常袭向孩子,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摧毁,那就别指望孩子能有所转变了。

”赏“与”贬“只在教师的一念之间,教师要正确把控好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育随笔 13

新学期开学已经快有一个月了,加入我班的孩子都很快的适应,他们的爸爸妈妈很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让我感到很欣慰。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教育好孩子,孩子们也对我们老师格外亲切,和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不再是刚开始哭哭闹闹不让我们靠近的孩子了。他们会对我们说:老师,我喜欢你。和老师说一些很感动的话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班的静静小朋友,有一天吃午饭了,我给他们都分好了饭,孩子们都在安安静静的吃的挺带劲的时候,静静突然说老师快坐下吃饭吧,我听了这句话,心里热乎乎的,孩子真的长大了,知道关心老师了。真的.懂事了,耳边时常听到孩子们童真的话语,老师你也躺下休息休息啊!老师我帮你。等等屡见不鲜的一些小事情,都会让感动不已。孩子们都长大了,学会了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知道现在自己已经是真正的小班生了。加油吧,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每天开开心心,快乐成长!

幼儿教育随笔 14

 新宇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时话很少,总是和那几个小朋友玩,很少参与到别的孩子中去。上课时也不爱举手回答,常常需要老师提醒,这时她才会小声的说出答案,不是新宇不会,而是她不善于表现自己。有时我想:难道新宇身上就没有优点吗?

在今年的八个一活动中,我们玩的是呼啦圈。长时间的训练下来,孩子们已玩得很不错,但有些技巧性的玩法,只有那么几个孩子玩的好,新宇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就让这些孩子示范给别的幼儿看,轮到新宇时,她不慌不忙的拿起呼啦圈,熟练的玩了起来,表演了好几种玩法后孩子们自觉的.鼓起掌来,新宇显得很高兴,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我在她的额头上贴了个小贴画以示表扬。

第二天,我发现新宇额头上的贴画还没有拿下来,看来新宇很重视这个贴画。以后再玩呼啦圈时,只要身旁有人,新宇就会使劲得转,还往别人面前移动,每当得到别人的肯定时,她就感到非常的满足。

渐渐地,我发现新宇主动去找新朋友了,也主动跟老师交谈了。从新宇身上我发现她越来越自信了,这也是我一直想看到的。我体会到:给予孩子适当展示的机会,也会促使他们变的自信起来。

幼儿教育随笔 15

每当快放学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归心似箭,常常不等听完老师的要求,就手忙脚乱收拾书包,说话声、桌凳声混杂一片。怎么解决这个烦人的问题呢?

有一天,快放学时,我组织幼儿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看口型,猜朋友,效果很好。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我首先用最轻的声音说出班上崔宇晴小朋友的名字,请孩子们猜一猜是谁,猜对了,得到一个微笑。等孩子们都猜对了后,我便提高了要求,说小朋友名字时,只张嘴不发音。让孩子根据我的口型来辨别我说的是谁。我接着说梁晨小朋友的名字,孩子们兴趣可高了,一个个屏息凝视,争大眼睛专注地看我的口型,抢着回答“梁晨”,小朋友又猜对了,孩子们愉快的.活而不乱的做着这种游戏。放学时间到了,我轻轻地说了一声:“整理书包,放学”。孩子们心领神会,轻轻地整理书包,静静地走出教室.

我觉得这种方法不错,既稳定了幼儿离园前那种焦躁不安的情绪,又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听力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看来,有问题就有可以解决的办法。只要我们善于动脑想办法,什么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幼儿教育随笔 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