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 :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有趣的发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谁获得了有趣的发现吗?指名说。
二、指导学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达尔文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请小朋友快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小朋友自由朗读思考,师巡视指导。
3、交流:
<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①谁再读?达尔文看到了几种昆虫?指名说。
②奇怪什么意思?你觉得奇怪在哪儿呢?(看图:从哪里看出达尔文很奇怪呢?)
③质疑:是啊,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为什么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昆虫呢?真是奇怪!
④你觉得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谁来读?小朋友一齐来用动作演示读一下。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A、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将达尔文找到的答案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2、交流:达尔文找到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指名读。
① 引读:(出示课件)原来 ……指名读。
②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岛上的昆虫各种各样,有(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③ 可因为岛上:(出示句子)岛上经常刮大风。
听风声,用语言描述,想象刮大风时的情景,树叶会怎样?海上的风浪呢?一般的昆虫呢?在这种情况下,你怕吗?读好“经常”。
③(出示课件)句二: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翅膀的昆虫,它们怕吗?你从哪句看出来的?读给大家听。
你想它们会被风刮到海里去吗?能生活下来吗?风来了,想想它们可能生活在哪里?(草丛、泥土、石缝)读好“不大可能”。像小蚂蚁、小螳螂多幸运,为它们感到高兴吗?你觉得应怎样读?评议。动作演示读。
( 同法学习句3和句4。)
④ 句三:翅膀大的昆虫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像蝴蝶,也比较幸运,它们也不容易被淹死,为什么呢?引读这句话。谁再读?评议。翅膀大的昆虫真勇敢!(强调翅膀大,力气大)
⑤ 句四:有一类昆虫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是……引读:可怜的是……
一种昆虫的消失经历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书上说——逐渐消失
是呀,它们可怜就可怜在长了翅膀,偏偏翅膀又长得小,所以它们只能灭亡。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来表达我们的同情。
3、角色演示读。刚才我们学习了不同翅膀的昆虫情况,现在让我们亲自来到这个小岛上,体会体会做昆虫的感觉好吗?分小组,(大翅膀、小翅膀、没翅膀)听!大风来啦,你挥动你的翅膀感觉一下――你怕吗?(指名接着说。)
4、齐读这几句。
5、师小结:(我们从达尔文的发现中看出: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B、渡:那达尔文是怎样找到这些答案的呢?你从哪句看出来的,指名回答。
1、<根据回答出示句子比较>: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达尔文捉来昆虫,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
2、谁再读?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3、交流:
从“许多、反复、终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在这样的一个很长又很难的'过程中,达尔文找到了答案,他的心情怎么样?很高兴,那我们读的时候心情应该怎样?
5、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6、师:从这里你能看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渡:达尔文通过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终于明白了“只有适应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来。”这就是达尔文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发现。
1、引读这一自然段: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师小结;达尔文进行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正是许多像这样的发现,才使他反复研究思考,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奥秘。所以说这个有趣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再读。
三、总结延伸:
希望我们像达尔文一样,平时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其实,很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有这样的好习惯,看,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出示故事。牛顿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教学反思:
《有趣的发现》类似于一篇科学小短文,告诉孩子们只有适合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去,课文的重难点就是第三自然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预定的教学程序一步一步实施,在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时,采用了“创设情境,理解词句”的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三种昆虫在大风来临时的表现,我先播放刮大风的声音,然后描述:小朋友们,现在大风来临了,你是哪种昆虫?当刮大风时,你在干什么呢?孩子们纷纷动了起来,有的变成了大翅膀的蝴蝶,大风来临时在奋力地向前飞着;有的是小蚂蚁,大风一刮,就躲到了石头后面;还有的变成了小翅膀的蜻蜓,大风刮起来了,因为力气小挡不住大风便被吹落到海里去了……
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课文重难点在学生的表演练说过程中迎刃而解了。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物,自觉去发现、捕捉、感受生活中的乐趣。
2、交给学生观察方法,使观察有目的,为自己的习作服务,学生“有东西可写”。
3、通过肯定和激励,展示和交流,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语言运用能力。
4、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子。
5、消除学生习作的心理,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教学重点:
明确作文基 ……此处隐藏10604个字……活力、没有激情的、机械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了。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协调发展。改革教法,真的势在必行!
4、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或排一下队,要发展性的评价学生、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5、我更加热爱学生。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一定有各自的故事,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大爱”之心去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开启他们的心灵,因材施教,从而使之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总之,本次国培让我拓展了教育视野,提升了我的教研能力,让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了真真切切的转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9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课文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电脑光盘、小黑板、每人课前准备一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简介达尔文。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字音,初步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课文二、三自然段。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三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提问:达尔文是谁?
(他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人,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2、什么是“著名”?你能换一个词来代替它吗?
(有名,对,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他第一个对生物的进化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推翻了上帝造人的谎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物种起源》,对生物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着他的名字,这就是“著名”)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达尔文的一个小故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插图,达尔文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
2、简介太平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面积达17968万平方千米。
3、什么叫“考察”?(就是观察、调查)
4、你怎么知道这是一个小岛?
(四周是望不到边的海洋,达尔文站着的地方是一片陆地。所以这是在一个小岛上。)
5、那么,小岛上的气候怎么样?(经常刮大风)
你怎么看出来的?(花草树木在风中摆动得很厉害,海上的风浪也很大)
6、他考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研究昆虫)
对,他面前就飞舞着许多大蝴蝶。那么。他在这个小岛上发现了什么现象?
(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7、达尔文觉得很奇怪,你觉得奇怪吗?为什么?大家讨论讨论
(讨论后小结:除了“翅膀特别大”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就没有翅膀小一点的昆虫,这不是很奇怪吗?)
8、出示句子: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要么要么”两个连在一起用,表示在这两中情况中选择,你可以说一句这样的话吗?(如:我每天早晨起床,要么读书,要么背诗。)
8、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句:接下来我们去看一看达尔文有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用笔标出这一段有几句话。(四句)
2、指名分句朗读
3、出示一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达尔文捉来昆虫,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
(讨论后小结:第一句只是说了这么一件事,到底这项工作是容易还是困难,并没有说具体。第二句中的“许多”告诉我们达尔文捉的昆虫数量多、种类多。“反复”说明他观察比较了很多次,非常认真。“终于”说明他研究的时间很长,克服的困难很多,很不容易。)
4、你能看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他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爱动脑筋。)
5、达尔文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呢?请读下面的三句话,看看介绍了几种情况。
(一边指导学生读好这三句话,一边根据学生的归纳板书)
翅膀刮大风结果
没有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特大的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逐渐消失
(讨论讨论“不大可能、很容易、逐渐”等词语的含义)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讨论;你能从达尔文的.发现中看出什么?什么样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8、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段有几句话?(只有一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师小结;达尔文进行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正是许多象这样的发现,才使他反复研究思考,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奥秘。所以说这个有趣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你觉得达尔文有那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三、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伟大成就?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准备好有关科学家的一个小故事,下堂课开一个小故事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复述课文,进行写字指导,讲讲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略)
附板书:7、有趣的发现
翅膀刮大风结果
没有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特大的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逐渐消失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