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21 16:14:23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模板1

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及其意义;第二部分,小学作文构思教学设计解析,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本课程重点在于,重点介绍小学记叙文写作构思教学设计的方法。课程分两个问题对小学作文构思教学设计进行了介绍:

1、作文构思教学设计在作文教学设计中的位置,

2、小学作文构思教学设计的要点。要点中又分为“入门设计”、“升级设计”两部分,对构思“入点句”、“配合句”、“归纳句”的设计,对“基础题型”、“变易题型”的构思设计方法,均提出了强劲支持的教学建议。

1、学习目标

⑴了解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的意义及其基本类型。

⑵掌握小学作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入门方法。

⑶掌握小学作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升级方法。

2、具体要求

⑴阅读本网络培训课程的文字稿,用以了解本网络培训课程内容全貌。

⑵观看本网络培训课程视频讲座,从理论层面,寻找本网络培训课程的重点、难点。

⑶观看本网络培训课程互动讨论视频、课例,从实践层面,寻找本网络培训课程的重点、难点。

⑷浏览、查阅本网络培训课程参考资料与文献目录,加深对本网络培训课程内容理解。

⑸进入作业及互动讨论反思,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与同行交流学习心得。

3、特别建议

⑴在学习本网络培训课程之前,学员应该留下自己的一个足迹。可以先尝试完成一个小学作文构思的教学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未来知道自己进步到底多大。

⑵在学习本网络培训课程之中,善于动脑、动笔、动嘴。动脑指要善于动脑筋,要精于思考。动笔指笔记、札记之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儿。动嘴指与同学交流,要把想到的.说出来,要把不明白的问出来。

⑶在学习本网络培训课程之后,学员应该把自己的学习收获用于自己的小学作文构思教学设计、及其研究之中。使用“小学作文构思教学的方法”进行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设计模板2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1、看动画,讲故事,感知短文内容。

点评:上课伊始,生动有趣的动画,绘声绘色地讲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氛围,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2、自由读故事,了解文中对于爷孙俩骑驴的几种说法。

点评:读故事是看动画所无法代替的,这使学生对故事《骑驴》的四种说法逐渐明晰,为展开交流做好准备。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⑴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⑵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⑶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⑷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⑴调查分组:

①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②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③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④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⑤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

点评:按不同观点分组,是来自学生自己的观点,打破了常规分组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使小组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另外,对于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及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⑵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点评:能通过教学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抓住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此处教学的不可预测性更强,随时生成的课程资源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设计才更有针对性。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点评:不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的交流活动升华,互动性更强,交际情境自然形成。同时,在交流中,经过教师的恰当的引导、点拨,学生会逐渐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很巧妙。巧,是因为师生角色扮演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妙,是因为交际过程不单是语言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受到启迪,情感得以熏陶、释放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点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总评】

张老师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应该听谁的》,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提出的口语交际要求,从二年级学生实际出发,把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敢说、乐说,说清自己的想法,说出新意;指导学生在与人交流中要认真倾听,态度自然、大方上。教学设计体现了顺学而导,在交际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指导思想,及情境中互动,互动中发展学生思维的设计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交际,主动交流:

张老师设计了独白、小组讨论。与老爷爷模拟对话等活动,努力引导每个学生乐于交流,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情境中 ……此处隐藏12010个字……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

⑴、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

⑵、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书写:勤

4、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二、探究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钟子期是一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你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学生交流。(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⑴、“高山”这部分,抓住“立刻”和“兴奋”这两个关键词。

⑵、“流水”这部分,应该抓住“不住地赞赏”,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反应强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这部分,重点学习三个“时而”的排比句。

⑷、朗读感悟。

3、紧承提问: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讨论: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动”而不是“激动”呢?谁来读好伯牙的话?4、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1、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绝唱,有空,大家也去听听这首古曲,也可以写一写感受,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学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导书写“泰、抒”。

4、学生练写。

教学设计模板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背诵。

2、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完成对古诗意思及理解,体会作者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3、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思考、搜集、处理、探究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形式策略

1、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学习:

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自己独立学习:

让有个性思维的同学自由发展。

3、师生之间谈话式学习:

让学生能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

一、示题引问

1、示题。

2、学生读诗,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二、了解诗意

1、教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新的朋友、老师──网络,用它来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网页了解诗人、诗句的意思。

2、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⑴ 教师引导交流重点词的意思。

⑵ 解释全诗的意思。

三、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1、学生通过网页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四、借助网页探索拓展

1、学生通过网页了解有关本诗和其他有关诗的知识。

2、学生交流学习的成果,学生将自己获得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进行交流

五、课后作业

将今天的学习成果,用 Word或 Powerpoint做成汇报作业。

课堂实录片段及解析

片段一:

(经过第一阶段网页学习后)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时,有同学找老师要密码了,但是要获得密码,必须将你对诗句的理解对大家说一说,哪位同学准备好,就赶紧举手吧!

(举手的学生只有两三个,老师点了其中一位同学。)

生: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只隔着几层山

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你怎么知道京口和瓜洲之间隔着的是长江呀?

生:因为前面(网页)的解释里说:瓜洲在长江(读重音)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所以我知道京口和瓜洲之间隔着的是长江。

师:哦,原来你是借助注解明白的,阅读真仔细!哪位同学用其他的方法知道的?

(有两三个学生举手,点其一回答)

生:我是看地图知道的。(学生操作网页展示地图,指出长江)

师:你看到了长江,那你知道京口、瓜洲和钟山在哪里吗?

(生找不出来)

师:哪位同学帮帮他?

(举手的同学多了起来,点其一回答)

生:(操作网页将对应的地点名称拖到地图上相应的'位置。)

师:你怎么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呀?

生:前面(网页)说了: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重读)。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重读)。

师:真不错,能借助注解,把地图看明白!那位同学你明白了吗?

(刚才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点点头)

析: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获取字面信息,通过地图获得直观的信息,两种信息内化为学生的理解,在这里传统的学习与多媒体的优势找到一个和谐的融合点。

片段二:

(一学生回答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后)

师:理解得真好,能告诉大家你怎么明白这句诗的吗?

生:我是看注解知道的。

师:注解上怎么说的?

生:(操作网页展示。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师:你能想象一下吹绿了的景象吗?

生:春天来了,草绿了,树绿了。

师:嗯,你的春天似乎缺乏生气,哪位同学再来想象一下?

生:春天来了,岸边的小草绿了,岸边的树的嫩绿的枝条随风摆动,绿树、绿草倒映在水里,水也染绿了,江水、树、草绿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

师:真美的绿呀!

析:虽然没有多媒体的形象再现,但是,学生对文字的感受更深刻了。这里学生不会因多媒体而产生思想的惰性,放飞了想象的翅膀,活跃了思维,这又怎是一个绿字了得。

《教学设计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