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21 18:06:21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和田的维吾尔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了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对土地的热爱,爱美爱花的天性,能歌善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性格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知道抓住阅读课文的“连接语”来读懂课文,也已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依据教材内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内容,二是写法,三是知识的积累积累、迁移,以便能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想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网络学习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想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和田、维吾尔族民风民俗的资料;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风俗资料。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和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齐读。

1、谁能把你了解到的和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预测:位于xxx的最南端,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瓜果之乡。)

2、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课文中提到的“馕”是什么?“巴扎”、“都帕”、“艾得来斯”又指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出示相关图片。

馕:一种烤制的面饼,中国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当作主食。

巴扎:维吾尔语,集贸市场的意思。

都帕:订婚时戴的帽子。

艾德莱斯:xxx出产的一种丝绸,以色彩鲜艳著称。

和田的维吾尔人又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一起去品读。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学了解一些简单的维吾尔族语言,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相关图片的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最能概括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

2、交流并出示句子: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

“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①、观察以上句子分别处于什么位置,它的作用是什么?

(处于开头,是总起句,起着引启下文的作用;或者说是中心句,起着概括的作用。还有一句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句单独一段,它的作用是总结全文。)

②、根据你画的句子内容选择精练且有概括性的词语填一填:

(豪气乐观)的维吾尔人

(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爱美爱花)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概括能力,感悟作者构思全文的方法。】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格。

1、和田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请用“≈”在课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并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人。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

①、“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指导感情朗读。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地息息相关?

①、“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这是两个什么句子?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

(这是两个反问句,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

②、“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老师适时提出:这里的“韵味”:指的是什么?

(指衣服的色彩与形态把沙漠打扮得更美丽了;指因为和田维吾尔人的存在,让原本寂静而荒凉的沙漠有了生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回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绝不亚于印第安人,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爱花的维吾尔人。

①、“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这个句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的天性。实写;沙土里种着花;虚写:门框边、房梁顶雕刻着花、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

②、“巴扎的闹市里,那一 ……此处隐藏17803个字……2自然段。

这香甜的食物何止这些呢?还有喷香的手抓饭,黄灿灿的烤包子呢!

(2)从这巨大的抽象画中还流淌出了……

反问:浑黄一体戈壁,沙尘铺天盖地,维吾尔人为什么还如此热爱这土地,这沙漠呢?

c、交流“天性爱美”部分

维吾尔人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将这浑黄一体的沙漠装点得鲜艳美丽,将闹市装点得就像花园一般,美不胜收,这盛开的花儿难道不是幸福的花儿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4、小结:指板书——这真是从土馕坑中飘出幸福味道,从天性爱美中开出幸福花朵,在能歌善舞中唱出了幸福歌声,舞出了幸福的舞蹈!

修改“幸福理由”

四、回归“乐观”

撕扯 寂静 边缘 恶劣

摊铺 晾晒 摇曳 深邃

妩媚 绽放 庆贺 豁达

虽然地处寂静的沙漠边缘,环境恶劣,沙尘暴会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但是维吾尔人的生活依然是那么幸福,感觉仍是甜蜜的,这幸福与甜蜜源自于他们——的乐观豁达,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和田的维吾尔》讲的是“我”在和田的一次亲身经历,感受到了维吾尔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对土地的热爱,爱美的天性,载歌载舞的情景,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给作者留下了难忘而深刻的印象。

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知道抓住阅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来读懂课文,也已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课前的自读自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紧扣单元训练重点,依据教材内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内容上,二是写法上,三是积累,迁移,以期有效地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和田的维吾尔》是略读课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和田的维吾尔人性格特点和民俗特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本课,采用多次“默读、感情朗读”,培养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和田维吾尔的性格特点和民族精神。最后通过对句子的分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想必《阿凡提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在你的心目中,阿凡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那你知道阿凡提是那个地方,那个民族的人吗?

2、师:阿凡提是维吾尔族传说中的一个典型人物,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欢乐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脸的人就会展开笑颜。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它的人民又是什么样的呢?那么就让我们快步走进和田的维吾尔吧。(板书课题,解释课题)

二、阅读“连接语”,明确要求

1、阅读“连接语”,看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2、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有目的地学习,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环节中主动地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索,更容易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

【设计意图】

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积累词语。为读通顺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默读,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想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网络学习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想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在“中华民风民俗”这一单元中,我们一起了解了北京的春节,欣赏了藏戏,参观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今天,将继续我们的行程,走近一个极其付有魅力的少数民族,听——[播放:新疆好]从歌曲中你了解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们[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打开书第9课,快速浏览课文导读,思考:本课学习的重点问题是什么?

2、带着第一个问题,轻声读文,注意读准读顺

3、汇报交流: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三、研读感悟

1、从课文的哪些重点语句当中让你感受到了和田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呢?再次走入课文,默读,边读边思,作好批注。

2、可以和身边的人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

豪气乐观:

那是一个……竖耳听着:就在这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了热烈激昂的歌声,透过歌声,我们听到的是……这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这一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谁来体会?[指名朗读]

热爱土地:

[出示图片]看到这色香味俱全的馕,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指读、评价爱美:花、都帕、艾得来斯[欣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吗?指读

能歌善舞:看到维吾尔的姑娘,你不禁要说——

4、难怪人们会说:[出示句子]齐读

5、小结:本课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网络交流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风景,你想了解的更多吗?下面就到网络是去查阅吧!注意把你查阅到的内容发送到班级的博客上,大家进行交流,好吗?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